河北出臺基層國醫堂建設標準

中國中醫zy.china.com.cn  時間: 2014-05-09  內容來源: 中國中醫藥報

●中藥飲片不少於300種,中醫藥適宜技術不少於10種

●中醫師佔醫師總數25%以上,中醫門診人次、中醫處方佔總數比例30%以上

●居民中醫藥常識知曉率不低於90%。對65歲以上老年人開展體質辨識服務,對0~36個月兒童開展中醫調養服務

日前,河北省衛生計生委就鄉鎮衛生院和城市社區中醫藥綜合服務區國醫堂建設出臺了基本標準,從國醫堂設置、人員配備、服務能力、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中醫藥知識宣傳及管理等方面作出具體規定。

國醫堂設置的標準為:要設有2個以上中醫診室、中醫特色康復治療室(包括針灸推拿、理療康復、養生保健等)、中藥房和中藥煎藥室。“國醫堂”面積原則上不低於100平米,集中設置,形成相對獨立的中醫藥綜合服務區。診室要配備針灸器具、火罐、電針儀、艾灸儀等至少5種以上中醫設備,針灸治療床、推拿治療床等3種以上中醫康復治療設備,以及配備中藥飲片櫃(藥鬥)、藥架(藥品櫃)、調劑臺、藥戥、電子秤、冷藏櫃等。飲片調劑區面積應與業務需求相適應,中藥飲片不少於300種。

人員配備的標準為:每個國醫堂至少有2名高年資的中醫類別執業醫師(從業年限10年以上或具有主治醫師以上職稱)。中醫類別醫師佔醫師總數25%以上。中藥房工作人員應具備中藥師(士)資格,具有中專以上學歷。中醫藥人員參加市級以上中醫類別全科醫師轉崗培訓率不低於50%;參加中醫藥適宜技術培訓率不低於90%。

服務能力標準為:中醫門診人次佔門診總人次的比例達30%以上;中醫處方(包含中藥飲片、中成藥和非藥物處方)佔處方總數比例30%以上。能夠應用中醫藥理論方法,對中風後遺症、肢殘等疾病進行康復治療。開展針灸、推拿、火罐、敷貼、刮痧、熏洗、耳壓等常用中醫藥適宜技術項目不少於10種。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標準為:能夠開展中醫體質辨識服務,根據居民不同體質開展個性化健康指導,對65歲以上老年人開展體質辨識服務,人群覆蓋率不低於國家基本要求。對0~36個月兒童開展中醫調養服務,對兒童健康狀況進行中醫判斷,向家長傳授穴位按揉、腹部推拿、捏脊等中醫預防保健技術,人群覆蓋率不低於國家基本要求。能夠運用中醫藥理論知識對0~6歲兒童、孕産婦、老年人、高血壓和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中醫健康指導,熟練掌握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中醫健康管理軟體系統,建立中醫健康檔案並能實現資源共用。能夠運用中醫藥知識和方法,開展不少於3種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務。能夠充分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積極參與傳染病的預防控制工作。在中醫藥健康教育宣傳方面,能夠提供不少於6種有中醫藥內容的文字資料,播放不少於4種有中醫藥內容的音像資料。

中醫藥知識宣傳及管理的標準為:要設立中醫藥知識宣傳欄,定期更換中醫藥健康教育內容;開展公眾中醫藥健康諮詢活動;舉辦中醫藥健康知識講座,引導居民學習和掌握中醫藥養生保健知識和中醫藥養生方法。居民中醫藥常識知曉率不低於90%,對醫療機構中醫藥服務內容知曉率不低於90%,對醫療機構中醫藥服務滿意率不低於90%;中醫藥人員對中醫藥相關政策知曉率不低於80%。嚴格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嚴格中藥飲片、中成藥的使用管理,嚴格執行中醫藥臨床技術操作規範等中醫藥相關標準規範。(記者王振嶺)

責任編輯: 劉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