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孟英的“柴胡觀”
中國中醫zy.china.com.cn 時間: 2014-05-09 內容來源: 中國中醫藥報
柴胡性味甘平微寒,具散邪、治瘧、疏肝、升陽、舉陷諸功,為散外邪,和少陽,行滯氣,疏肝膽之藥,己為中醫界所公認。但清代醫家葉香岩據醫經理論,結合個人經驗,宗“瘧疾之病,因暑而發者居多”及“夏暑發自陽明”諸説,認為柴胡溫燥,所以他一生治瘧疾,從不用柴胡,被徐洄溪斥其為“離經叛道”。(葉天士《臨證指南醫案》)後來,王孟英為了把徐、葉兩種意見統一起來,兩不偏廢,創“正瘧”、“時瘧”之論,説小柴胡湯是治正瘧的,葉氏所論是治時瘧的。
《重慶堂隨筆》謂:柴胡主治正傷寒少陽證,為婦科要藥。但不可概施溫熱,陰虛及陽越之體,若陰己虛者,陽方無依而欲越,更用升陽,是速其斃也。
王氏正瘧、時瘧説,統一了學派上的分歧,在實踐中也是這樣運用的。如王孟英《醫學全書》中有,姚妾患瘧,嘔吐脅痛,畏寒不渴,苔色微白,與(治正瘧的)小柴胡湯,三飲而瘳。又如孟英夫人、許某、朱婦諸瘧證,治療主方雖不同,但均配柴胡,此皆治瘧之案。
其治雜病之用柴胡者,如書中羅某病傷寒,脈虛細己極,陰分太虧,予景岳法;以熟地、當歸、酒炒白芍、炙甘草、橘皮、柴胡等藥,方中以柴胡疏肝達鬱,引邪外出。又有陳某類中、風溫愈後,而痰逆不休,且兼呃忒。診屬氣鬱于肝,欲升而不能升,痰阻于肺,欲降而不能降。以柴胡配枳殼、蔞、薤,舒肝鬱調升降而安,此皆用柴胡之例。
王孟英以正瘧、時瘧説,調和了葉、徐學術上的不同意見,實踐中他對柴胡亦有所用。但《王氏醫案》中記載的,多為救治溫補誤治之案,乃補偏救弊之舉,己失去了應用柴胡的機會。總之,孟英發展了葉氏柴胡學説,但未能完全跳出葉氏之圈子。
為了更全面了解柴胡的運用,筆者茲選錄幾位賢哲論柴胡的意見,供參考。
責任編輯: 劉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