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人腹痛經帶亂 妙穴次髎效非凡

中國中醫zy.china.com.cn  時間: 2014-05-04  內容來源: 中國中醫藥報

【穴性特點】

“髎”即骨之空隙,此指骶骨後孔。因本穴位於骶骨第二孔中,居次上,故名次髎。骶後孔共4對,分別稱為上、次、中、下髎,合稱八髎穴。《素問·骨空論》雲:“腰痛不可轉搖,急引陰卵,刺八髎與痛上,八髎在腰尻之間”,《針灸大成》也載:“八韶總治腰痛”,説明八髎穴皆是治療腰痛的要穴。

次髎穴乃八髎之一,位於髂後上棘下與後正中線之間,適對第2骶後孔中,是足太陽膀胱經腰骶部的重要腧穴。腰以下挾脊骶骨部是足少陰、足太陽和督脈循行所過之處。督脈貫脊屬腎,足少陰經屬腎絡膀胱,足太陽經循膂絡腎,此三經與腎聯繫密切。腎主生殖與發育,又主二陰,膀脹主貯尿和排尿,因此,《金針梅花詩鈔》説:“其主治功用舉凡下焦前後陰、大小腸及腰腿諸症,無不包羅。”而《經穴主治症》則雲:“治男女生殖疾患、腰痛、泌尿器疾患有效。”説明次髎穴具有補腎壯腰、清利濕熱、化瘀血調經等功效,是主治腰痛、婦科病及生殖、泌尿係疾患的要穴。筆者臨床用該穴治療女性慢性盆腔炎取得良好療效。

【操作技法】

病人取俯臥位,可在腹部墊一枕頭,以便保持盆腔平整,便於定位。取3~4寸毫針刺入3~3.5寸,針感向小腹部放射,得氣後,行盤針法,留針30分鐘。

【診療現場】

慢性盆腔炎是女性生殖器官及其周圍結締組織和盆腔腹膜的慢性炎症。本病為婦科常見病,已婚婦女中普遍存在,治療方法很多。但因為長期炎症刺激,器官周圍粘連,抗炎藥物不易進入,導致病程遷延不愈。經臨床觀察,獨取次髎穴治療慢性盆腔炎效果良好。

案例:黃某,女,31歲。2年前人工流産術後,因經血淋漓不盡、發燒腹痛,以“急性盆腔炎”住院1周。好轉出院後,反覆未愈。現經期延長,平時覺下腹墜脹,帶下量多,色黃,伴陰癢,胃納欠佳。婦科檢查:子宮頸光滑,宮體後位,大小正常,欠活動,有觸痛,雙側附件均增厚,壓痛。診斷為慢性盆腔炎,取雙側次髎穴,得氣後施以盤針法,留針30分鐘。隔日1次,5次為1療程,4療程愈。

□ 侯中偉 北京中醫藥大學

 

責任編輯: 劉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