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解讀——感知陰陽

中國中醫zy.china.com.cn  時間: 2014-05-04  內容來源: 中國中醫藥報

陰陽也許是中國古代哲學中最令人費解的概念了。自古以來,人們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定義,內涵是模糊的,外延也是模糊的,在對它的解釋中往往用列舉的方法,舉了一大堆例子來展示它的性質,讓很多人似懂非懂,無法準確地闡釋出來。

其實,陰陽是具體的,具體到可以觸摸到它的邊角,它的紋理,它的溫度;可以看到它的形狀,它的色彩;可以聽到它的韻律,它的高低。它不是形而上玄之又玄的神靈,而是婉約清新的鄰家小女。

推測古人認識陰陽應該是從春天開始的,陽光變暖,溫度回升,堅冰融化,地氣蒸騰,“變化”是這一時刻的主角,天在變、地在變、水在變、風在變、草木在變、鳥獸在變,更重要的是人感覺到一股特殊的力量推動著身體在變。風不再凜冽,水不再冰冷,身上的衣物也自覺不自覺地減少。

看大山 山的北邊還有著白皚皚的積雪,山的南側已冰雪消融,透出一點鵝黃的早春綠意,雪的存在或者消失,顏色的明暗差異,生機的前後相繼,展示了山之南為陽,山之北為陰,深深地感動著古代智者的心。它以有和無的鮮明對比彰顯了自己的不同。

看大河 水的南岸還有著薄薄的浮冰,水的北岸已微波盪漾,冰的厚薄,水的溫度,水波光影的差異,讓先聖哲人唏噓不已。不需要很多精密儀器,不需要準確的數據,你見或者不見,陰陽就在那裏,水之南為陰,水之北為陽。它以無窮的力量推動著事物的變化,也在山川河流中訴説著自己的存在。它以物質的差異,運動的不同展示了對立。

看小草 小草從泥土中探出腦袋,軟軟地、綠綠地、柔弱得讓人心痛。但它像是尖刀一樣,聲如破竹、勢不可擋地刺破灰黑的泥土,倔強地伸向陽光。古人也許會扼腕駐足,驚詫于灰黑的泥土中蘊藏著如此豐富的內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泥土中也如同集市一樣,熙熙攘攘,充滿活力。看似陰暗的、濕冷的、沉重的、向下的陰,身體中卻孕育著陽的力量,它們彼此相互轉化,和而不同。

看花朵 在還未退卻寒意的樹枝裏,如孕育已久的胎兒,花兒從圓圓鼓鼓的蓓蕾中跳出來,飽含著激情,張開雙臂要擁抱你、親吻你,要在你耳邊大聲歌唱,要把埋藏在心裏的故事講給你聽,就像嬰兒緊緊地抱著媽媽。也許你沒注意到,從秋天落葉的那一刻起,在葉柄附著的部位,已經鼓起一個不起眼的小包。當詩人墨客還在悲秋嘆息時,它早已開始積蓄力量,等待春暖花開。即使不是哲學家,你也能概括出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陽互根互用、對立統一的特質。

看樹枝 枝條軟了,不再那麼僵硬,不再受寒風的隨意擺布,它要自己跳舞,它要扭動腰肢,它要揮動長髮,它要裙裾飛揚。細葉簇擁,不是二月春風裁出的,不是潺潺流水喚醒的,是從枝條中迸出的,是從樹榦伸出的,是從樹根引出的。它是自己長成的,像是長大的孩子,偶爾不再聽家長嚴格的管教,它要自己思考,自己決定。陰陽不是貼上的標簽,不是涂上的顏色,是與生俱來,不可剝奪的。

看我們 同草、花、樹枝一樣,我們也自內而外地改變,皮膚不再那麼乾燥,口唇減少了乾裂,皮膚變得紅潤,連頭髮也開始柔軟。關節更加靈活,嗓音更加高亢,視野也更加寬廣。心跳稍有增快,呼吸更加深長,汗液也更多見。早上會不自覺早醒一些,抑制不住外出踏青的慾望,暗自竊喜藏不住一些小心情。從內到外,從臟腑到情志,陰陽都展示著自己的風采。

伸出手,陽在那裏,意氣風發,活力充沛,如同朝氣蓬勃的孩子,歡呼雀躍。縮回手,陰在那裏,厚重如山,博大無邊,它如愛得深厚的父母,坐在你身邊。陰陽從來就在那裏,我們可以觸摸到。

□ 曹建春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

責任編輯: 劉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