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花粉可清三焦之熱

中國中醫zy.china.com.cn  時間: 2014-05-04  內容來源: 中國中醫藥報

天花粉為葫蘆科多年生宿根草質藤本植物栝蔞或日本栝蔞的乾燥塊根。産于我國南北各地,秋冬季節採挖;鮮用或切成段、塊、片,曬乾用。天花粉味甘、微苦,性微寒,歸肺、胃經。現行教科書認為其有“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消腫排膿”之功效(《中藥學》高學敏主編),具體如何運用卻不甚了了。筆者茲把河北省第四批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閻艷麗教授臨床應用天花粉的經驗總結如下。

閻艷麗認為天花粉可以用於上、中、下三焦有熱而津液耗傷者,其入藥可為飲片也可研粉,且內服、外用兼可。

上焦之疾

天花粉應用於上焦之疾主要為肺熱燥咳、肺熱煩渴。一是肺熱燥咳者,多見幹咳少痰,痰中帶血,或痰黏稠難咯,舌紅或舌尖紅,少苔,多配以麥冬、蘆根等。二是肺熱煩渴者,多見咽幹鼻幹,口渴欲涼飲,飲難解渴,舌紅,苔黃而剝脫,多配以黃芩、知母、石膏等。

中焦之患

多用於因胃熱而引起的消渴和胃燥引起的便秘等。一是胃熱消渴者,多見消谷善饑,口乾舌燥,口臭,舌紅少苔,多伍以黃連、玄參、玉竹等。二是胃燥便秘者,多見大便燥結,口乾欲飲,口唇皴裂,舌質紅,苔黃而少,多伍以玄參、生地、芒硝等。

下焦之恙

《本草匯言》載:“天花粉,退五臟鬱熱。”一般用於下焦熱邪傷陰之證,如淋證、不孕症等。一是淋證者,多見小便赤澀,淋漓不暢,咽幹,舌紅,根部少苔,多合用知母、黃柏、車前子、阿膠等。二是精液不液化或液化不良者,多見小便短赤,性慾強,腰酸,舌質紅,苔黃,多合用知母、玄參、山茱萸、黃柏等。

閻艷麗説,由於中醫歷史源遠流長,天花粉在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稱謂。唐以前稱為栝樓根或蔞根,《神農本草經》始載栝樓根,列為中品;漢代張仲景在《傷寒雜病論》中載栝樓桂枝湯、栝樓牡蠣散、栝樓瞿麥丸等方都是用栝樓根。

唐代雖有栝樓作粉的記載,但不稱為天花粉,如《千金要方》卷二十一“消渴、淋閉、尿血、水腫”篇曰:“栝樓粉和雞子暴幹,更杵為末,水服方寸匕,日三丸服,亦得。”宋代始有天花粉的記載,宋·唐慎微《證類本草》載:“明州天花粉,圖經曰:天花粉生明州……十一月十二月採根用。”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中雖把栝樓根“併入圖經天花粉”,但天花粉為栝樓根做成的粉,“其根做粉,潔白如雪,故謂之天花粉”。了解這些,在學習古醫籍時才不至於“張冠李戴”。

閻艷麗認為天花粉有消腫、排膿之功,多用於外傷、瘡瘍的治療。瘡瘍未成膿者其可消散,已成膿者其可潰瘍排膿,常與白芷、穿山甲、當歸等配伍。如乳腺炎初期,紅腫熱痛不甚者,可用石膏、白芷、天花粉各等分,共研細末,鮮絲瓜砸汁調成糊狀,外敷局部,與內服藥同時治療,可以縮短治療時間。

乳腺炎成膿期而膿液量少時,可用石膏、白芷、天花粉、乳香、穿山甲各等分,共研細末,鮮蒲公英砸汁調成糊狀,外敷局部,不僅可以減輕局部的疼痛,也可以加速症狀的消除。

閻艷麗強調,古文獻中有天花粉“礙胎”的記載,現代研究也證實其含有的天花粉蛋白對絨毛滋養層細胞有選擇作用,能使絨毛廣泛變性壞死,纖維素沉著,絨毛間隙閉塞及阻斷血迴圈,血迴圈阻斷又加速絨毛的變性壞死,促使前列腺素釋放而流産,故孕婦慎用。又因其性微寒,故脾胃虛寒者也應慎用。

□ 蘇衛東 河北以嶺醫院 李立華 石家莊市第五醫院

 

責任編輯: 劉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