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
中國中醫zy.china.com.cn 時間: 2014-04-18 內容來源: 中國網
科學研究
建院以來,承擔各級課題260項,包括“863”計劃、“973”專項、國家“十五”攻關計劃、“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中醫藥行業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級課題83項;獲得國家科學技術二等獎3項,省部級科研獎37項(其中北京市科學技術獎9項,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學技術獎1項,中華醫學科技獎1項,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獎11項、著作獎10項,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科學技術獎5項),其他科研獎22項;獲國家專利19項,在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1168篇,主編出版著作116部。擁有中藥藥理(骨傷)和生物力學兩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科研三級實驗室及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筋傷治療手法重點研究室。承辦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骨傷》。
特色醫療技術——中西醫結合治療拇外翻技術
中西醫結合治療拇外翻遵循“筋骨並重、內外兼治”的古訓,採用微創技術和中醫正骨手法與小夾板紙壓墊並用的中西醫結合治療原則,形成了規範科學的中西醫結合治療體系,實現了拇外翻療法的理論創新、技術創新。獲2002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特色醫療技術——“旋提手法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臨床和基礎研究及應用”
該項成果繼承創新傳統旋轉手法,建立旋提手法及操作規範;採用多中心隨機對照方法,自主研發旋轉手法操作力學測量儀、人體壓痛力學定量測試儀等,創立一種手法量化考核新模式;建立動態同步髓核內壓力測量方法和三維鐳射脈衝式動態攝像系統;將神經根型頸椎病的傳統治療手法上升到可量化、可重復、適宜推廣的科學高度。獲2009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特色醫療技術——SARS後骨壞死的證候及中醫藥治療(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作為北京市衛生局指定的“SARS繼發骨壞死診療專家組”中醫組組長單位,參加了SARS後股骨頭壞死診療方案的制定,以中藥多途徑為特色的中醫治療方法獲得了公認的療效。做為中醫瘟疫研究及其方法體系構建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教育教學
醫院是中醫骨傷科學、中醫內科學、中西醫結合臨床博士點,是中醫基礎理論、中醫骨傷科學、中醫內科學、中西醫結合臨床、針灸推拿學、中西醫結合基礎碩士點,博士後流動工作站,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繼續教育基地,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師承教育單位,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名醫工作室,北京市中醫藥薪火傳承“3+3”工程室站建設單位,北京中醫藥大學臨床教學醫院。
建院以來共培養博士研究生58名,碩士研究生169名,15名博士後進站工作,並培養了來自南韓、日本、瑞士、港澳臺等國家和地區的碩士、博士共19名;培養北京中醫藥大學本科生633名、留學生129名、七年制中醫專業本碩連讀學生464名;接收來自全國各地進修生1200余名。
學術影響
醫院是中華中醫藥學會骨傷分會、中華中醫藥學會針刀分會、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骨傷專業委員會、北京中醫藥學會骨傷科專業委員會的挂靠單位,多名專業技術骨幹在中醫、中西醫結合、民族醫藥等一級學會中擔任主要職務;承辦《中國骨傷》雜誌,被美國《醫學索引》(IM/MEDLINE)收錄,在骨傷專業領域內有較大的學術影響;通過學科建設、專科專病建設、組織重大科研課題研究等工作,與各協作單位建立了良好的科研、醫療、教育等全方位協作關係,在中醫、中西醫結合、民族醫藥等領域的學科建設中具有一定的引領作用,較好地帶動了行業學術發展。
近年來,醫院舉辦了多次以骨傷科為主的全國性、國際性學術交流會議,提升了學術影響。作為WHO傳統醫學臨床與資訊合作中心的一部分,多年來與美國、俄羅斯、南韓、日本、新加坡、德國、瑞士、象牙海岸、香港等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了廣泛的醫療合作與學術交流,並承擔了WHO西太區傳統醫學臨床實踐指南中神經根型頸椎病指南、橈骨遠端骨折指南的制定工作。
責任編輯: 劉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