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中醫藥研究首獲國家科技獎

中國中醫zy.china.com.cn  時間: 2014-04-15  內容來源: 中國中醫藥報

中藥抗關節炎研究再添碩果。由澳門科技大學校長兼中藥品質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劉良率領其研究團隊,開展的“抗關節炎中藥製劑品質控制與藥效評價方法的創新及産品研發”項目,日前獲2012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研發的正清風痛寧系列中藥製劑,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療效確切、毒副作用小。這也是澳港地區首次在中醫藥研究領域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勵。

關節炎是常見的慢性病,西藥治療副作用大,難以長期持續應用,故從中藥中研發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抗關節炎藥物意義重大。

該課題組與湖南正清制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緊密合作,根據中藥及其復方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等風濕病的臨床經驗和作用特點,採用中藥化學、中藥製劑學、中藥藥理學、分子生物學、制藥工程技術等多學科的技術與方法,成功開發了青藤鹼抗關節炎系列産品——正清風痛寧片劑、緩釋劑和注射劑,具有藥效成分清楚、療效確切、毒副作用小、價格低廉等特點,在全國各省市各大醫院廣泛使用,已成為我國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等風濕病的主導性中成藥。正清風痛寧緩釋劑也是我國第一個中藥緩釋劑,為推動中藥産業緩釋新劑型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經驗。

該課題組還創新了中藥品質控制的標準,率先提出三結合控制中藥復方製劑的標準,建立了新的關節炎研究的動物模型。

課題組率先建立了抗關節炎中藥附子類藥材及含該類藥材中成藥中6種烏頭鹼類生物鹼的同步快速檢測新方法及含量標準,為制定2010年版《中國藥典》對附子類藥材的品質要求提供了科學數據;率先建立了青風藤用於中成藥生産時活性成分青藤鹼含量的上下限標準;率先採用“主要活性成分定量檢測、化學指紋圖譜分析,主要藥效成分藥代動力學分析”技術,建立了青附關節舒膠囊的品質標準;首次採用SD大鼠,代替價格昂貴的Lewis大鼠,成功製作了新的佐劑性關節炎模型,使實驗成本降低約80%;首次獲得了具有“成藥”潛力的多個中藥單體化合物和活性部位,包括毛冬青苷A、B、C、D新化合物。

劉良表示,傳統中醫藥特別需要“以創新驅動發展”,以此建立研究技術、方法、標準、産品的“創新鏈”,推動中醫藥的現代化和國際化。他強調,這次研究團隊的獲獎成果,是産學研長期緊密結合的産物,以創新驅動發展特別需要産學研結合,這樣才能“快出成果,出大成果”。

責任編輯: 劉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