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公共衛生角度認識中醫治未病

中國中醫zy.china.com.cn  時間: 2014-04-15  內容來源: 中國中醫藥報

所謂中醫治未病應當理解為按照中醫天人合一、天人相應的理念,遵照中醫養生保健的思想和方法,全社會共同參與的一項公民健康工程。

國家應從政府層面上對中醫治未病加以重視並加強行政干預力度,制定相關戰略,儘快明確各級政府和部門的職責和任務;衛生行政部門依據國家相關方針政策,制定並監督實施中醫治未病的相關具體舉措;中醫藥行業應從既病防變,攝生防病,掌握規律先時而治,因人﹑因地﹑因時制宜幾方面來開展工作。

2013年6月,國家衛計委、財政部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發出通知,明確要求將中醫治未病納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並從2013年起開展老年人中醫體質辨識和兒童中醫調養服務。中醫治未病已然面向全體國民,將在國家提供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中一展所長。那麼什麼是中醫治未病,又如何從公共衛生角度認識治未病呢?

“治未病”的概念最早出現于《黃帝內經》,在《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提出:“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中醫治未病是用中醫的養生保健、延年益壽和防治疾病的方法達到未病先防、已病防變、愈後防復的目的。治未病核心理念就是要掌握疾病發生發展過程的主動權,爭取卻疾與未病之前。故朱震亨在《格致余論》中説:“未病而先治,所以明攝生之理。如是則思患而預防之者,何患之有哉?此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之意也。”

所謂中醫治未病應當理解為按照中醫天人合一、天人相應的理念,遵照中醫養生保健的思想和方法,全社會共同參與的一項公民健康工程。治未病是一項公共衛生事業,與國情、環境,以及人們的生活方式、心理、體質等諸多方面因素密切相關。千萬不能理解為只有中醫藥人員參與或者單純依靠中醫藥行業來做。所以,這就要從公共衛生的角度來認識治未病。治未病應當是一項在國家政府統籌規劃下的社會各行各業、全體公民共同參與的系統工程。

“治未病”是一個系統工程

國情與治未病

據最新資料顯示,2013年中國老年人口已經達到2.02億,老齡化水準達到14.8%,且以每年近800萬的速度增長。隨著我國步入老齡化社會,如何保證數量不斷增長的老人能夠享受建康快樂的生活成為一個緊迫的社會問題。中醫藥的養生方法在老年康復保健等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必將在政府有效應對老齡化社會的工作中提供有力的幫助,獲得廣闊的發展空間。

此外,我們國家正處在農業化向工業化的社會轉型期,面臨著人口城鎮化、貧富差距加大和社會資源分配不均等因素,還有物價上漲和通貨膨脹等諸多不確定因素。醫療保險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雖然已經基本覆蓋,但優質醫療資源依然集中于大城市,農村及貧困地區仍缺醫少藥,低收入或低學歷人群普遍缺乏預防保健意識。不僅如此,眾多青少年群體也面臨著升學、就業等諸多現實壓力。上述情況都是造成患病率增高的原因。如何做到心理和身體上的疏導、調節,將是治未病研究和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然而問題的根本性解決卻還需要政府和社會各個行業的共同努力,營造一個公平、公正、民主、和諧的社會大環境。

責任編輯: 劉璟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