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婦科常見病診療指南》的建立
中國中醫zy.china.com.cn 時間: 2014-04-14 內容來源: 中國中醫藥報
中醫婦科學是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醫臨床學科中最具治療優勢和特色的學科。標準化是制約中醫婦科學學科發展的重要因素,迫切需要在繼承傳統、吸收現代研究成果、應用現代科研方法的基礎上,研究和制定具有中醫藥特色、科學性強、嚴謹規範、能夠被行業內實際應用、行業外廣泛接受和認可的診斷標準及辨證治療指南,以指導中醫婦科臨床,促進婦科醫療、科研、教學工作的規範和事業的發展。
《中醫婦科常見病診療指南》(以下簡稱《指南》)的建立,有利於對婦科疾病進行科學規範的辨證施治,對建立和完善中醫婦科臨床醫學技術規範,促進中醫評價方法的規範化和科學化起到示範性作用;對規範中醫臨床學科的醫療業務和管理工作,避免醫療糾紛和醫療風險發揮重要作用。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將制定診療指南的工作列為中醫藥標準化的一項重要工作,《指南》由中華中醫藥學會組織實施,中華中醫藥學會婦科分會第三屆委員會承擔編寫工作。《指南》于2007年立項,肖承悰教授負責,杜惠蘭、劉雁峰教授負責組織實施。《指南》分為月經先期、月經過多等44個部分。起草單位包括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河北醫科大學等24家。
《指南》採用了文獻研究、專家調查的研究方法。文獻研究的資料來源包括書籍類文獻和報道性文獻,制定了研究文獻的納入標準和排除標準,採用系統評價的分析方法。根據文獻研究結果設計專家諮詢表,先進行預調查,修改完善後形成正式調查問卷。採用德爾菲法進行兩輪專家調查,調查對象為全國24個單位的30~50名中醫婦科專家及部分中西醫結合婦科專家。調查內容包括專家對《指南》44個疾病的術語、定義、診斷、辨證和治療的觀點。回收專家諮詢表進行統計分析,將專家共識超過60%的條目進行採納,形成《指南》初稿。
2008年1月13日由肖承悰、趙紅、劉雁峰等承擔的《指南》中痛經、更年期綜合徵兩種疾病的中醫診療指南通過了中華中醫藥學會組織的終審。2008年12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領導聽取了項目組對42個婦科病種診療指南研究工作實施方案的報告,並給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2009年7月,在中華中醫藥學會的直接領導下,在黃山啟動了42個婦科病種的《指南》研究工作,對編寫內容進行了分工並提出具體要求。2009年11月在廣州對參加《指南》研究的專家進行了中醫藥標準化基礎知識培訓。為加強品質控制,分別於2009年12月、2010年4月在北京、合肥對《指南》研究中存在的研究方法和數據統計等問題及時進行了研討,規範了研究方法和手段,統一了統計方法和結果的取捨標準。
2010年6月,在石家莊召開了《指南》42個病種初稿編寫研討會,針對初稿編寫中的具體問題進行了規範和修改,形成《指南》徵求意見稿。徵求意見的對象包括中華中醫藥學會婦科分會的部分常委、在雜誌發表過標準化研究論文的部分作者以及部分中西醫結合和西醫婦産科專家等。徵求意見的方式包括網路和會議。2010年7月在河北省承德市召開了《指南》44個病種行業專家論證會,聘請了32位中醫婦科和部分西醫婦産科專家,在充分吸納行業專家意見和建議的基礎上形成《指南》,于2010年8月上報中華中醫藥學會, 由中華中醫藥學會組織召開中醫標準化項目終審會對《指南》進行反覆審查。
項目組主要成員肖承悰、杜惠蘭、劉雁峰等針對審查階段專家提出的問題進行了反覆認真的修改,經過10輪審查、12輪徵求意見、13輪修改、12輪統稿,于2011年7月26日在北京通過了全國中醫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的終審,形成《指南》報批稿。《指南》于2012年7月由中華中醫藥學會發佈,8月1日實施。2012年下半年和2013年初,對山東、黑龍江等21家單位進行了本《指南》研製過程及臨床應用的培訓。
《指南》具有以下特點:一是中華中醫藥學會和婦科分會將《指南》的建立作為一項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戰略性工程,組織了全國一流的中醫婦科專家研製和編寫,保障了《指南》的研製水準。二是病種包括了婦科臨床月經病、帶下病、妊娠病、産後病、雜病等各類疾病中的常見疾病,涵蓋了目前婦科臨床(包括門診、病房)就診病種的95%以上,均有不同程度的中醫藥治療特色和優勢,使《指南》具有較強的適用性和實用性。三是研究方法先進,研究手段規範。研究制定標準,首先要確保研究方法的科學規範和研究手段的“標準”。《指南》對書籍類文獻和報道性文獻均制定了納入標準和排除標準;對專家諮詢問捲進行了預調查和正式調查,採用德爾菲法進行兩輪專家調查,並對《指南》初稿召開會議進行修改、規範,採用統一的統計處理方法,並加強《指南》研製過程中的品質監控,使本《指南》具有較強的科學性。四是對全國21家單位培訓後得到的初步反饋顯示,《指南》具有較好的可行性。
□ 肖承悰 劉雁峰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 杜惠蘭 段彥蒼 河北中醫學院
責任編輯: 劉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