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蘇杭遊 中醫藥元素多

中國中醫zy.china.com.cn  時間: 2014-04-14  內容來源: 中國中醫藥報

清明節,除了祭祀掃墓、寄託哀思,借著小長假,很多上班族也開啟了踏青、賞花等主題“微旅遊”。記者在出遊過程中,發現中醫藥正成為漸受遊客青睞的旅遊産品——

4月5日,浙江杭州歷史文化街區河坊街遊人如織,與其相連的大井巷內,一座高過10米的封火墻上,“胡慶余堂國藥號”楷體渾厚遒勁,在鬧市呈現出中醫藥文化歷史的符號。

登堂入室,穿過前面顧客流連的藥店,推開木門,聽著搗藥聲,在草藥香氣中,走進這家國藥字號、清代徽派商業古建築代表——胡慶余堂中藥博物館,宛如時光倒轉,回到130多年前。

博物館訴説璀璨文化

胡慶余堂前堂後館,在後面的博物館中,講解員帶遊客們領略了中醫藥史的變遷,從藥王孫思邈到中藥鼻祖桐君老人,從藥物學發展到歷代方劑學主要著作。有華佗、扁鵲、李時珍等歷代名人的軼聞趣事,有胡慶余堂現存各類珍貴的制藥文物,還有經驗豐富的老藥工現場演示泛丸、中藥材切片。

有興趣可親手嘗試用傳統藥具操作藥丸,走累了可坐在古式椅上小憩,欣賞院中蓬勃的紫蘇、何首烏、覆盆子。

杭州十四中5位學生正在討論門樓上“是乃仁術”牌匾的含義。一位同學掏出手機搜索後,念道,“這四個字出自《孟子·梁惠王上》,‘醫者,是乃仁術也’是説醫者首先要有仁愛之心,對患者要有慈愛、關懷之情……”

在蘇州市,景德路上的蘇州中醫藥博物館也成為遊客們了解吳醫文化,修養身心的好去處。

展廳內,琳瑯滿目的中醫文獻,醫療、制藥器具、蘇派中醫標本彰顯吳門醫派的淵源歷史。館內很多中醫藥珍藏文物都由當地百姓捐贈而來,足見他們對中醫文化的情感。

觀摩中醫治療、針灸、推拿、按摩、氣功後,可步入庭院中觀賞假山、水池、半亭、廊軒,吳文化的精緻包容,蘇州園林的恬靜秀美,在這裡一覽無遺。

遊客青睞中醫養生服務

清明有“天清地明”之意,是春季最受人們重視的節氣。適逢小長假,作為旅遊城市的蘇杭兩地,很多中醫館也適時推出春季中醫養生醫療私人訂制,從環境調攝、精神調適、飲食調理、藥物調養等方面為遊客制訂個性化養生保健方案。

蘇州市內雷允上誦芬堂、三春堂、寧元堂等藥鋪都邀請當地知名吳醫坐診,憑藉“精心炮製,優質飲片,精當修合”特色,吸引大量遊客順道購買藥材,尋醫問診。

多家養生館門口,紛紛打出中醫推拿、中藥SPA、養生膳食等特色項目,吸引遊客前來休閒放鬆,借旅遊旺季,足療市場更是火爆。

西安遊客張女士全家參觀完胡慶余堂中藥博物館,馬上就去對面的名醫館掛號看病,請醫生為一家三口都給把把脈。接診的胡醫生開好藥方後囑咐他們,春天要適度健身運動,也要注意保衛體內陽氣,尤其要護肝養脾,適當少吃酸的食物,多吃甜的食物,如薺菜、菠菜、山藥等。

“賞美景,學文化,順道還看了病。這樣的小長假出遊才真正有益身心!”張女士感嘆。

各地關注中醫藥健康旅遊

隨著健康服務業發展,中醫藥養生旅遊越來越受到政府、商界的廣泛關注。

自去年起,各地都在嘗試將中醫藥文化資源和當地生態資源結合起來,把中醫藥融入歷史文化中,呈現出真正活著的傳統文化古跡,彰顯“歷史文化名城”標簽。

寸土寸金的杭州市河坊街,多家中醫藥商鋪在此生根,除了胡慶余堂,還有同仁堂、方回春堂、葉種德堂、保和堂等中醫藥館,都在陸續開業。

沿著河坊街一直走就來到建國南路中醫街,儘管還在建設中,但已初見端倪,這條長約1公里,保留江南水鄉韻味的沿河小街道上,可以看到栩栩如生的中醫名家銅像、富有故事性的中醫歷史墻繪、古色古香的傳統建築。

據規劃,這條街上的醫館今年將會陸續開張,將打造成以中醫醫療、技藝傳承和産業研發為核心,中醫養生保健、文化體驗、醫療旅遊等多功能的中醫藥特色産業街區,成為杭州旅遊的另一個增長點。

責任編輯: 劉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