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肝與柔肝

中國中醫zy.china.com.cn  時間: 2014-04-10  內容來源: 中國中醫藥報

□ 王金亮 山西省平遙縣中醫院

李某,女,37歲,2005年3月初診。

主訴:脘腹脹滿連及脅肋10余日。患者症狀每于食後加劇,伴有噯腐,胃鈉少,嘈雜吞酸,口乾口苦,不欲飲水。大便幹結,2~3日1次。筆者初診為腸胃食滯。投以保和丸加雞內金、青皮、大黃之屬。藥後大便得暢,但腹脹、脅肋疼痛未解。進一步追問病史,知其情緒急躁,情急時病情加重,得噯氣與矢氣則脹減。查舌紅苔白、脈弦。

患者一派肝鬱脾虛之象,實乃脾失健運,胃失和降。經雲:“木鬱達之。”故以舒肝氣、和脾胃,肝脾同治,以四逆散加減。

組方:柴胡6克,炒白芍12克,枳實9克,陳皮9克,青皮9克,烏藥9克,沉香5克,砂仁6克,木香5克,佛手10克,鬱金9克,甘草5克。3劑,水煎服。

患者服藥後,脘腹脹痛稍有好轉,大便正常,繼以原方加減,前後進退服藥15劑,腹脹終未除。筆者思,此案肝木乘土,法宗舒肝和胃,以四逆散增損,理論也未不合,何故初有小效而終不效?

一日患者復診,適逢家父在側,即請教之。父祥察症情,問其胎産病史,知其産育五胎,且有陰血不足之象。以養血柔肝立方。

組方:生地18克,熟地12克,枸杞子12克,麥冬10克,北沙參9克,炒白芍12克,川楝子9克,枳實6克,梔子9克,黃連3克,甘草3克。3劑,水煎服。

患者藥後脹消痛止。前方加炒麥芽、神曲、雞內金,繼服3劑。精神好轉,一如常態,病癒。

按:患者産育過多,陰血暗傷,加以情緒易於急躁,肝陰易傷。肝陰虛,必致肝火偏旺,故患者有肝鬱脾虛之象,其實質是肝陰不足之故。然治肝須用補,補肝須柔潤。大劑滋補,則津液充而木自柔,滋其水而涵其木。

故以生地、熟地、麥冬、沙參以滋陰益液;入山梔、黃連,意在清泄肝膽。由於肝體得柔,肝鬱得疏,肝火得泄,可謂藥症相對,故病得愈。

總結此案時,家父説;“該病案一是食脹,治以消導;二是氣脹,治以疏肝,用香燥之品。須知理氣應防傷陰之理。陰傷而腹脹反增。關於患者有口乾、口苦之肝火症,實則水虧是本,火炎為標。火曰炎上,炎上作苦。實乃因肝膽臟腑相連,表裏相通,肝火上炎,鼓動膽汁上溢,則有口苦之象也。”

責任編輯: 劉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