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古老藏藥秘方的傳奇

中國中醫zy.china.com.cn  時間: 2014-04-02  內容來源: 中國網

在西藏有一個傳説,牧民扎西央宗的母親忽患惡疾,腹部右肋下出現一腫塊,腹痛難忍,噁心、嘔吐,甚至吐血,日漸衰弱(此症狀現代醫學稱為肝癌),扎西央宗為給患有惡疾的母親治病,依族中長者的指引上雪山採藥。在雪山上他發現了一塊刻有經文的石壁,驚異之餘,扎西將經文拓下帶回族中。經族中長者辨認,這是一組治療惡疾的藏藥組方。他隨即按秘方採藥,並按其中記載的秘法炮製,給久病臥床已奄奄一息的母親服用。母親服用後不久,竟然奇跡般地好了起來。這個傳奇故事從此在藏族民間廣為流傳。而那神奇的藥丸也被後人譽為神藥“回天丸”。

“回天丸”與《四部醫典》

1300多年前,西元8世紀的吐蕃王朝時代,西藏醫學史上出現了一位最偉大的醫學家和一部最好、最全、最優秀的醫書,這就是宇妥·元丹貢布和他的《四部醫典》。在這部醫學著作中就記載有藏藥秘方“回天丸”。

藏醫學是少數民族醫學中較為完備的、具有代表性的一种醫學體系。它是建立在中醫文化和理論的基礎上,結合本民族的特色發展壯大的一种醫學。西元641年,文成公主入藏,西元710年,金城公主入藏,不僅帶去了大量的醫學書籍,還帶去了很多掌握各種技術的技工及醫師,為藏醫學的發展注入了鮮活的血液,也為醫籍的準確翻譯和醫學方法的傳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元丹貢布自幼隨父習醫,後來從師于入藏的漢醫東松嘎瓦(藏王賜名,意為“四方三界最好的人”),成為一代名醫。他遊歷各地,學習各种醫學知識,回藏後,花費了10年時間,于45歲時(西元753年)撰寫完成了藏族醫藥學經典著作《四部醫典》,這部醫藥學名著的問世也標誌了藏醫藥學體系的形成。

《四部醫典》的內容十分豐富,由“總則本集”、“論述本集”、“秘訣本集”、“後讀本集”4部分組成。該書以藥王與5個化身相互問答的形式成文,與漢族醫學中《黃帝內經》的寫作形式十分相像,行文為7字句或9字句的詩歌體裁,詳盡論述了系統的醫學知識,包括各種疾病的分類以及生理、病理、診斷、治療原則、方劑藥物、炮製方法和預防等內容。這部醫書後來成為歷代藏醫的必讀書,是研究藏醫藥學的理論基礎。因此,在藏族有“不讀《四部醫典》,不可為人醫”之説。

千百年來,生活在世界屋脊雪域高原特殊自然環境的藏族人民和歷代藏醫藥學家們,創造性地研究人與自然的關係,從不同角度了解、認識和研究人體的生理、病理,探索防病治病的理論與實踐,尋找著對人體有效的藥物療法和非藥物療法。“回天丸”一直沿用在藏區民間,據説藏族牧民常在脖子上挂一個小藥囊,裏面就藏有“回天丸”,長途朝拜的途中身體不支時,吃1丸就能起死回生,就像漢族的救心丹一樣。遺憾的是,由於年代久遠,這一秘方曾一度失傳300餘年。

佛緣啟示天機

解放後,西藏藏醫學院藏醫藥研究所在研究一位已故聖醫活佛生前行醫手記時發現了久已失傳的“回天丸”組方。他們將其進行整理並製成醫院內部製劑,用於治療各種腫瘤,取得了神奇的效果。

1983年以來,經西藏多家醫院的臨床應用顯示,患者使用後,絕大部分有縮小腫瘤病灶、穩定病情、延長生存期的奇效;配合手術、放療、化療使用,則不良症狀改善快,鞏固效果好,維持時間長。為此,它被藏族人民譽為“救命神藥”、“抗癌神丹”。

西藏德堂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被其神奇療效吸引,與西藏藏醫學院在此基礎上進行合作,對這一古老傳統藏藥進行了深入研究,發現“回天丸”的“除惡灶,當首斷經絡”的機理竟與國際前沿的“抑制腫瘤細胞新生血管”理論如出一轍,即腫瘤細胞的營養物質是由宿主供給,抑制腫瘤細胞必須斬斷宿主與腫瘤細胞之間的新生血管,讓腫瘤細胞失去營養而自然凋亡。他們採用現代工藝和現代藥物製備方法,于2004年將“回天丸”開發成了現代劑型的高科技産品——舍力丹牌藏旗膠囊並獲得國家批准,在研究中還首次發現其中含有近30多種抗癌活性成分。

責任編輯: 劉璟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