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輔仁
衛生部北京醫院主任醫師

中國中醫zy.china.com.cn  時間: 2014-03-28  內容來源: 中國網

顧護正氣,留人而後治病,是李輔仁診治疾病的又一特點。他強調治療老年病,用藥補勿過偏,攻勿過猛,用藥要平和。老年人正氣虧乏,五臟俱虛,故時刻注意顧護正氣,即使要攻邪,也要兼顧攻補兼施。李輔仁反覆強調,因為只要正氣尚存,生機就在,因此顧護正氣為老年保健的根本大法,尤其是病情危重時,應以扶正為當務之急,以求正氣有所復,留人治病。如邪氣纏綿,經久不愈時,可轉而扶助正氣,以求增強機體抗邪能力,祛邪外出。李輔仁較少使用龍膽草、黃連、梔子、大黃、附子、川烏、草烏、細辛、乳香、沒藥、地龍、全蝎等過於苦寒辛熱或腥臭礙胃、損肝傷腎之品,既使使用也必是中病即止,或同時佐以和胃解毒藥物,以防發生毒副反應。對於大苦大寒、大辛大熱、峻猛攻伐及有毒之品,如麻黃、蘆薈、芒硝、木通、二丑、大戟、甘遂和蟲類藥,則根本不用,恐老年人難以承受而發生各種嚴重的毒副反應。李輔仁在搶救危重症時,尤重扶助正氣,固本培元。臨證時獨參湯、生脈飲、十全大補湯是李輔仁常選的方劑。

李輔仁臨證中還特別注意固腎、和脾胃。他經常詢問患者食欲如何、排便是否正常、有無腰腿酸痛、行動坐臥是否便捷等,以了解腎和脾胃的狀況。他治療時常加入和胃健脾、補腎填精之品。

李輔仁用藥善用甘寒。他臨證時大苦大寒之品使用不多,轉而多以甘寒之品替代。他告誡後學:一是患者多為老年人,對藥物的耐受力極差,不宜使用過於苦寒之品;二是患者多為北京居民,北京氣候乾燥,患燥熱者多。甘寒藥物可清熱潤燥、養陰生津,最為適用,而苦寒之劑卻有截陰之弊,過用恐加重症狀;三是苦寒藥物口感差,影響患者的依從性,甘寒之品卻無此缺點。

善用藥對是李輔仁用藥的另一顯著特點。李輔仁繼承了施今墨名醫善用藥對的經驗,臨證處方時多將古今數個方劑化裁而成,時用原方,時採其意,藥味常成對出現,或一寒一熱,或一升一降,或一氣一血,或一散一收,多而不亂,主次分明,配合巧妙,渾然一體,達到了相輔相成或相反相成的目的。

多年的臨床實踐形成了他獨特的醫病風格,抓主症、斷然處方。他解疑難重症,屢起沉疴,活人無數。從醫60餘年,他挽救了無數危重患者,慕名而來的患者更是不計其數。

相容並蓄 中西合璧

他反對門戶之見,主張中西醫精誠團結,取長補短,在醫療實踐中發揮中醫優勢。他力倡辨證與辨病相結合。

中醫藥學的實踐離不開《內經》、《神農本草》等經典醫籍,但中醫藥學發展史上,學派的産生都源於醫學家在臨診實踐中,結合實際來開發經典中基本理論的含義,可以説學派的形成都是始於創新,這就是“尊古而不泥古”。

以此為基礎,李輔仁發展了《內經》的“形能”學説,指出“形能”分為生理形能和病理形能兩個方面。他以其豐富的臨床實踐,科學、辯證地揭示了兩種“形能”之間複雜的對應關係,使古已有之的“形能”學説,成為出奇制勝地攻克現代老年性頑癥的利器。

作為中醫師,李輔仁主張在醫療實踐中發揮中醫優勢,學習西醫長處,縮短療程,提高療效,將辨證與辨病相結合。這樣才能真正使病人受益。

他解釋説,中醫重辨證,“證”是辨證論治的核心和出發點,是疾病發展過程中某一階段表現在機體整體層次上的綜合病理變化。“辨證”就是通過四診(望、聞、問、切)識別和理解“證”的過程。“證”與“辨證論治”的優勢在於直接把握病人的機體反應狀態,著眼于改善機體內在的穩態調節機制,調動機體綜合抗病能力。但“證”只能從疾病反映在外的症狀上去揣摩,帶有較大的主觀性和模糊性。西醫重辨病,它運用奠基於現代科技與實驗研究的基礎理論,説明病的解剖部位、組織的病理改變、器官的功能異常,甚至分子生物學變化的詳情和細節,將其歸納為“病”的概念。“病”形成了病因、發病機制、診斷及鑒別診斷,因有結構、功能的變化,影像、化驗為依據,描述具體,治療也是針對病因,令人一目了然。

他認為中西醫結合之關鍵,在於辨證與辨病相結合,而不在於理論體系之爭鳴。醫生治病辨證的關鍵不在大同,而在小異。他主張,臨床上要抓住主證、斷然處方。對於疑難重證,要有“藥到而立起沉疴”的膽識,對“經方與時方”要靈活化裁運用,在制方用藥上要做到不求標奇立異,唯療效必須出奇制勝。

李輔仁堅決反對以流派劃門派,以偏賅全,竭力倡導當今為醫者不可各執一端或固守門戶之見,而應在臨床實踐中整體的、辯證的、發展的認識人體與疾病,不斷學習、吸收各醫家的學術觀點與診療經驗,博采眾家之長,因人、因地、因時治宜,辨證論治,治病求本,方能永遠立於不敗之地。而且,精誠團結,通力合作,取長補短,才能樹立良好的中醫形象,保證中醫事業的蓬勃發展。

他認為當今的時代是中醫學與現代醫學並存的時代,中醫學不僅不再是“獨此一家”,甚至有被異化、被取代的危險。中醫同道及廣大患者自然知曉中醫學的獨特魅力,但是不能否認現代醫學以其嚴謹的邏輯、直觀的形態表述、快捷的療效等優勢佔據了醫學的主流地位。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中醫工作者就不能僅僅著眼于自己內部的交流與學習,而應盡可能多地學習和掌握現代醫學知識,擴大知識面,不斷吸取現代醫學、科學的養分,將他人之長為我所用,不斷發展與完善自己。

養生有道 美意延年

中醫百年坎坷,他經歷大半。他告誡,心胸坦蕩,上不愧天,下不愧人,保持平和的心態是老年人保健的一大秘訣。

李輔仁今年已經90歲了,滿頭銀發的他行動敏捷,精神矍鑠,説話底氣十足,體重一直保持在70多公斤,可以説他自身的健康是他醫術、醫理的絕好例證。

李輔仁經常與人分享他的養生觀念,他不抽煙、不喝酒、不吃甜食,生活瑣事親力親為,隨時隨地運動,勤動手勤動腦,在工作、生活中都保持年輕的心態。他曾説到,自己自小家境不豐,故生活勤儉,常常都是粗茶淡飯,但是也知足常樂。隨著年紀增長,飲食以素淡為主,少吃甜食,少吃脂肪類,多食水果及蔬菜,養生之道“自俸甚薄”,平時吃得簡單,不吃什麼特別貴重的補品。他認為,中國人傳統飲食中帶糖的食品很多,比如農曆正月十五吃元宵,五月初五吃粽子,八月十五吃月餅,所以他有意識的不吃糖,長期堅持下來,至今和高血壓、糖尿病這類富貴病不沾邊。

李輔仁認為,一個人的精神寄託很重要,如果自己在六十歲就退休,就沒有今天的好身體,每天保持適量的運動是延年益壽的靈丹妙藥。每天自己買菜,自己擦地板,多走樓梯,氣血迴圈好,人就不容易生病。他認為,運動可以代替部分藥物,而一切藥物都不能代替運動。

李輔仁説,自己這一生遇到的不順利和波折太多了,中醫百年坎坷,自己經歷大半,如果不是豁達的心態,恐怕早就沒有今天了。心胸坦蕩,上不愧天,下不愧人,保持平和的心情是老年人保健的一大秘訣。

李輔仁還告誡老年人,無論從事體力活動還是腦力勞動,均不宜過勞。否則可導致抵抗力下降,易罹患各種疾病,尤其是重度的腦力活動會嚴重地損耗氣血精津,造成頭暈、耳鳴、失眠、健忘等症。

形不動則精不流,精不流則氣鬱。適當的體力活動或體育鍛鍊,可以調暢氣機,疏通血脈,增強體質,從而保證靈活、協調的肢體功能。故李輔仁常鼓勵老年患者進行適當的體力活動,不可久坐久臥。但要注意量力而行,不宜劇烈運動。

責任編輯: 劉璟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