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人民常見的保健方法有哪些

中國中醫zy.china.com.cn  時間: 2014-03-26  內容來源: 中國網

    一家娃娃阿裏郎,真快活來阿裏裏,一聽到這首民謠,我們就會想到彝族人民,一個樸實的民族,他們卻在幾千年的發展中,創造出了不少的契奇跡,在保健方面的功勞也是不可埋沒。

    彝醫植物藥多以鮮品入藥,在某些聚居區(如涼山)無準確劑量,並且使用單味藥較多,常見的用法有搗爛、揉爛、外敷、咀嚼、熬水內服和燉雞肉服。

    彝族地區産名貴藥材已有悠久歷史,特別是涼山地區。如1942年《西昌縣誌·産業志》記載當時僅西昌附近的藥材就有達年産數萬斤記錄。這些藥材大量運售川、滇二省內地。例:防風,年2萬斤,運售雲南;貝母,年4千余斤,運售雲南;秦艽,年3千斤,運售四川、雲南。豬苓年3千斤;石斛,年5千斤;服苓年3千斤;沙參,年5千斤等。

    涼山境內螺髻山的藥材也極豐富,時人謂蓋山“多藥材,大黃尤盛。”“余甘子,解硫黃毒,州迤西山野遍生。”

    涼山地區除有豐富的植物藥外,動物藥中珍貴者亦極多。任映滄《大小涼山開發概論》中記有:“雷馬屏峨小涼山各地皆産鹿。雷波中山坪附近且有以野鹿名壩者。……麝香産小涼山高山中,聞清代夷患平息時,頗多出産。熊膽與鹿茸同,出産頗多。……此外尚有各類毒蛇數十種,聞其毒液亦為藥物之良品。”

    彝族先民很早就發明瞭制鹽技術,鹽的運用,對彝族人民的生活及彝族醫藥都産生了重大影響。他們以鹽水清洗傷口,給牲畜吃。

    此外,彝族將酒用於藥中,亦有悠久的歷史。早在西元43年(即光武帝建武十九年),居住在涼山一帶的彝族先民之一“邛人”,已經會釀製毒酒,並將其用於戰爭。在日常生活中,彝族自古以來好客喜酒。酒成為彝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飲料。彝家山寨的婦女生孩子必須吃甜白酒煮雞蛋,認為甜白酒補益氣血,能使産婦身體恢復。

    彝酒是用穀類和曲釀成。其性悍,質清,味苦甘辛,性熱。具有散寒滯,開瘀結,消飲食、通經絡,行血脈,溫脾胃,養肌膚的功效。可以直接當藥,治療關節酸痛,腿腳軟弱,行動不利,肢疼體冷,肚腹冷痛等症。彝族用酒治病歷史較長,範圍很廣,數量較多,方法各異。常見的有酒泡藥(藥酒);以酒(或甜白酒)為引煎藥;以酒兌服藥汁(或藥粉);以酒調藥外敷或點火酒。這些都是彝族醫藥中的古老傳統醫療方法。

    至今,彝醫仍用酒或酒佐以治療多種疾病,據有關資料報道,近年來所收集的1535首彝族方劑中,633首方劑配用酒。其中內服方320首,外用方13首,內科方112首,外科方88首,傷科方22首,婦科方78首。

    彝族人民的生活離不開酒,在他們的生活中少不了酒精的影子,從而可見,即使是醫療保健,彝族朋友也是和酒脫離不了關係的。

責任編輯: 劉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