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田徵談研學旅行

發佈時間:2020-07-28 15:59:17 | 來源:中國網教育-中小學 | 作者:中國網教育-中小學 | 責任編輯:

2020年7月21日,當代知名教育家、陜西省青少年素質教育研究會執行會長田徵做了《推進研學旅行實踐活動規範化運作》的主旨演講。

  

作為全國研學旅行實踐專家,有感於陜旅集團中小學紅色研學旅行基地建設,田徵深有感觸地説,在聖地河谷·金延安舉行的以研學旅行為主題的“中國少年營”戰略合作簽署儀式,展示研學旅行“中國營地”基地建設的窗口形象,令人欣喜!陜旅集團在打造聖地河谷文化産業園的頂層設計方面,瞄準“紅色培訓”和“紅色研學”這兩個發展項目,其投資取向是具有可持續發展戰略意義的。  

他認為,在社會化教育大背景下,基於紅色信仰、紅色理念、紅色精神、紅色靈魂、紅色文化的研學旅行基地創建和文化品牌開發,是一種文化自信的知行自覺。開展紅色研學旅行,正是讓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從小就在心靈深處埋下紅色文化的種子,傳承好紅色基因。

回顧全國研學旅行發展歷程,田徵説:“陜西西安作為教育部首批研學旅行的改革試點城市,于2012—2016五年的實驗探索中,形成了‘政府主導,部門協作,財政支援,規範組織,基地打造,課程研發,安全保障,輿論宣導,評估激勵’九維聯動的‘西安模式’,在全國範圍內發揮了引領作用,産生了積極的社會影響。2016年12月國家教育部等11部門聯合發佈了《關於推進中小學研學旅行的意見》,陜西的中小學研學旅行工作得到進一步深化。”


如何培養肩負初心使命的時代新人? 

田徵説:“缺乏民族靈魂的教育是一種危機。培育人才應關注有靈魂、有人格、有本領的發展取向。要切實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堅持德智體美勞全面抓,抓全面的發展思路,踐行好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思想。目前,我們的教育在凈化人的靈魂,培養‘又紅又專’的人才方面是有缺失的。加深紅色文化的記憶,感悟創建新中國的精神。紅色研學旅行是中小學生必需的積極‘補課’,要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正道不易、靈魂守正。” 

 

如何認識研學旅行的意義?

田徵説:“從歷史的現實的發展視角看問題,研學旅行是對古今中外教育文化啟示的理性思考,是教育發展國際認同的積極探索。研學旅行的開放式教育活動,讓學校教育不盡拘泥于教室空間。教育即生活,真正的教育為基於社會生活、時代發展和人生成長的智知學習,真正的學習能力形成是融入生活、融入社會、融入實踐的自我體驗、自我修煉和自我超越。學習,只有不斷的深入生活,了解社會,才能不斷地自我發現,增長知識,提高智慧。” 

 

如何認識研學旅行概念命題所蘊含的深層意義?

田徵從三維視角講述。

“從學校教育實踐活動的角度來審視,‘研學’意為設計選擇活動的主題;‘旅行’旨在確定活動的線路。金延安紅色研學就是當代中小學生必選的一條線路。在延安精神的感染洗禮下,讓學生感受建立新中國的艱苦卓絕,讓紅色基因繁衍新生,讓紅色文化永放光芒! 

從知識與能力形成規律的角度來認識,‘研學’則明喻讀萬卷書,‘旅行’則暗示行萬里路。智慧學習是一個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知行合一的過程。 

從人生發展成長的角度來感悟,如果説人生就是一段漫長的旅行,那麼其生存生活的全過程都在研學。人生在不斷地研學旅行之中發展成長。 

從這三個角度理解研學旅行的意義和實踐價值,可以堅定和激發我們守正創新求發展的信念與活力。”

 

如何深入推進研學旅行實踐活動?

田徵提出了四個話題:

(一)研學旅行是具有革命性意義的教育改革創新行動。

他強調要從歷史文化、國際共識、科技進步、未來挑戰、教育實踐創新、素質教育發展等方面的經驗啟示和視野角度,來思考和認識研學旅行改革發展的革命性意義。要切實轉變育人方式,提高全面育人的自覺性,促進教育科學發展。 

(二)研學旅行讓大旅遊和大教育走的更近,深度融合。

他指出,研學旅行不是一般意義的“旅遊”,要體現寓教于樂的教育實踐性意義,講求集體性、合作性、拓展式、體驗式等的活動要求和效果。 

從一定意義上講,研學旅行衝破著應試教育的樊籠,解放著學生個性,激發著創新精神,提高著實踐能力,也是人才培育和自我成長過程的科學理性回歸。 

研學旅行讓大旅遊迎來大發展的機遇,拓展著旅遊産業發展鏈,同時也對旅遊産業提出更高的標準要求。旅遊行業要深度開發研學旅行的文化教育內涵,為青少年健康成長提供綠色發展空間。 

(三)研學旅行必將成為教育發展的新常態。 

研學旅行是一項教育實踐創新行動,需要深入而持久地推進,要不斷解放思想,積極行動。這項教育改革不是該做不該做的問題,也不是想做不想做的問題,更不是能做不能做的問題,而是必須要認真做好的問題。做好研學旅行教育實踐活動,檢驗著我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反映著我們的教育觀、品質觀和人才觀,體現著我們的發展視野、發展境界和發展格局。要讓研學旅行成為教育發展的新常態。

(四)促進研學旅行實踐活動在規範化軌道上運作。 

總結研學旅行實施過程中的經驗和教訓,針對目前推進實施中存在的一些現象和問題,田徵強調説: 

1.中小學生研學旅行活動,反映為一項社會化大教育統籌協調的運作體系,要積極構建政府主導、教育牽頭、部門協同的運作機制,努力形成服務中小學生健康成長的社會協同發展格局。 

2.缺少育人情懷是搞不好研學旅行工作的。 

研學旅行社會實踐大課堂的基本教學形式錶現為以學生為主體的學做活動,更加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體體驗。參與活動的社會各方人員的育人情懷和服務意識至關重要。 

3.研學旅行是大社會教育事業,從特定意義講,它既不是商業活動,也不能産業經營。從事研學旅行項目要凸顯教育的公益服務性。

客觀審視研學旅行的新業態,它為大旅遊行業注入新的發展生機,擴大了市場範圍,同時也延伸了産業發展鏈,讓許多沉睡的文化景點應時應運得到復活,因而也出現了新的發展“商機”。研學旅行要彰顯育人為本的教育屬性,要時刻警惕過度商業化的運營和炒作。要創建“培根鑄魂、愛花護苗”的社會教育生態,為中小學生健康成長敞開綠色通道。 

4.社會化大教育背景下的研學旅行需要不斷創新活動方式。 

各相關部門要協同建構以服務學生為目標的良好教育環境,落實全社會服務教育的責任。研學旅行教育活動實施要預防形式主義,要避免活動模式的傳統化、教條化和定型化,不能以學校教育教學管理的思維方式和活動方法面對研學旅行的新實踐。 

5.研學旅行教育實踐活動的創意空間廣闊無邊。 

研學旅行課程化的設計探索,應該是基於學生發展實際和認知水準而構建的關注核心素養的課程體系。課程內容要素要體現時代性、人文性、補缺性、適切性和前瞻性。要在主題課程的設計方面,倡導學生個體能動的自主課程設計,留足學生需要的和興趣使然的自我操作空間,充分體現帶著問題去研學,明確主題去旅行的基本要求。 

6.研學旅行要守正規範化方向,活動運作要講標準,上崗人員要有資質。 

各部門和單位從事研學旅行工作的人員,每個人的一言一行對於學生成長都是有影響的。要研究制定研學旅行的工作規範和標準,建構實施運作主體職責的評估體系,開展對非專業從業人員的資質培訓。金延安“中國少年營”營地的從業人員,要按照規範要求開展工作,努力樹立研學旅行“中國營地”的行業新標桿。 

 

文章來源:中國網教育-中小學

相關閱讀

 
分享到:
 
中國網教育頻道熱線:010-88824982 商務合作:010-88824915 傳真:010-88824989 合作QQ:3090653241 電子郵箱:edu@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