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迪,全國著名實戰派班主任,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河南省首屆最美教師,河南首屆最具影響力班主任,河南首屆最具智慧力班主任,河南省教學名師,河南省骨幹教師,河南省學術技術帶頭人,“李迪中職德育工作室”主持人。主要作品有《做學生歡迎的班主任》《做一個靈魂有香氣的女教師》《做一個優秀的中職班主任》《打造中職卓越班級的41個策略》《智慧應對班級棘手問題》等11本著作,被教育界和多家媒體譽為新時期優秀班主任的代表人物,全國青年班主任的領軍人物。
“為新時代教師代言”是李迪老師在2015年獲得“河南首屆最美教師”稱號時頒獎詞中的一句話。
據悉,“最美教師”的稱號很難得,整個河南省一共才選出了十個人。所以,很多人聽説李迪老師當選後頗意外——李迪?憑什麼……
著名的央視主持人看見李迪老師登上領獎臺,第一句話是:“李老師,你平時上班也是這樣的打扮嗎?”
李迪老師點頭:“是的。”
主持人:“你這樣會不會給學生造成不良影響,讓他們也熱衷打扮?”
當時,李迪老師看了一眼自己的裝束:一件印有荷花圖案的、改良版旗袍短袖上衣,配一件藍黑色長及腳脖的裙子,均為低調的棉麻質地,頗有民國時期女教師的風範。“與其他年輕教師相比,我還略顯不夠時尚呢!何況,我之所以選擇這套裙子,因為這是我的學生親手為我設計、打版、縫製的(注:學校有服裝專業)。我穿著學生為我量身定做的衣服來領獎,多麼有意義!這是學生對老師的祝福,也是老師對學生的肯定。”
之後,李迪老師明白:估計很多人(包括主持人老師)對於“最美教師”和“美”,尚有諸多誤解之處。“他們認為“最美教師”一定是為了教育含辛茹苦兢兢業業、犧牲小我、成就大家,辛勞憔悴、無暇修飾、未老先衰……而我這樣的‘以智育智,以美育美’(頒獎詞)的老師,就算有一點點智慧,或者有一些些成績,也不算什麼。何況,我又很注重自己的儀錶形象?何況,我是那樣從容淡定,看見著名央視主持人也不卑不亢?”
李迪老師深情地説道:“但是,我認為教育本身就是充滿詩情畫意的。‘最美教師’應該讓自己美美的活著,讓身邊人感受到我們因享受工作幸福而散發出的氣質之美,富含創造和傳遞的特質。讓我們用自己的美,引導著學生去感知美、了解美、愛美、追求美,進而幫助學生成就美麗的人生。”
班主任工作美學——開給自己的花
暮春的週末,楊柳青青,芳草萋萋。
李迪老師帶學生到郊外踏青,偶見原野裏一株盛開的野花,嬌嫩而又嫵媚,多姿卻不張揚,她久久凝視,不肯離去。
學生湊過來看,繼而感嘆:“這花雖好,可惜長得不是地方。”
李迪老師納悶:“何以見得?”
“在這人跡罕至的地方,它就是開得再好,也沒有幾個人來欣賞,就這樣開著多可惜,白白浪費了大好春光……”
李迪老師輕輕搖頭:“它是開給自己看的,它不是開給別人看的。就算我們今天不來,它照樣會在這裡迎風舞蹈……”
……
“我是一個職業學校的老師,很多人得知後,都會同情、遺憾:那你豈不是很沒有成就感?無論你工作多麼努力,你的學生也不可能考上清華北大。”李迪默然。別説清華北大了,她的學生連普通一本二本也考不上,頂多走個三本……李迪的諸多朋友看到她如此勤奮努力,每每為她惋惜:你的價值如何體現?你怎麼去獲得別人的認可?你不如換個單位吧!到名牌學校重點高中去……而李迪卻説:“我這樣努力地工作,根本就不是為了獲得別人的認可,我為的是自己的心。就算是沒有一個人欣賞我,我依然要開花給自己看。就算學生不理解我……”
李迪的學生有時候是不理解她的。
小雷夜不歸宿,恰逢那天有狂風暴雨。李迪老師擔驚受怕,為了找他徹夜不眠。第二天,他卻好端端回來了。看見李迪老師紅腫著眼睛進教室,他還沒心沒肺地問:“老師,你怎麼了?”
李迪老師氣不打一處來:“你還問我怎麼了?這麼大的雨,你上哪兒去了?整夜不歸……你説我怎麼了?”
小雷很不好意思地搔頭:“哎呀……老師真對不起……唉!你説你這麼認真做什麼?我又不打算考大學……我爸媽都不管我了……你一個老師……你説你再操心,我還能有什麼出息……”
聽到這話,李迪老師知道任何真情的流露都是有震撼力的。小雷後來沒有成名成家發大財,卻也沒有再犯夜不歸宿的毛病。他走向社會後,成了能自食其力、遵紀守法、熱愛工作、樂觀向上的合格公民。“您説,我這樣開花給自己看,是否值得?”
教育更多的時候,是一種熏陶、感染。“當我真切地感知到敷衍課堂、潦草地生活是對青春最大的浪費,學生便能明白,彬彬有禮、溫文爾雅、遵守紀律、認真學習……是為了讓未來的自己更美麗。當我們所有人都認識到,我所做的一切不是為了領導的表揚、同事的喝彩,不是為了榮譽證書或獎金,而是為了不白活一回,我們就成了自己的主人,擁有了從容的心態和真正的自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便可體會到來自教育的溫馨和浪漫。”李迪老師言語中透出對教育的無限期望。
陪伴美學——給學生貼上美麗的“標簽”
仲夏的午後,烈日炎炎,蟬鳴聲聲。
李迪老師讓新生上臺做自我介紹,有個女生介紹自己時説:“我這個人可以用八個字來形容——靜若瘋子,動若癱瘓。”——職業學校部分孩子個性張揚,羈傲不遜,下課的時候很鬧騰,上課的時候又很頹靡。所以,她對自己有這樣的描述。這是一個不好的“標簽”,不利於孩子進步。
於是,李迪老師引導:“你能否用一個美一些的詞語形容自己?”
女生很迷茫。
李迪老師轉問同學們:“瘋子和癱瘓,這兩個詞給人的感覺都不美。大家能否用兩個美麗的詞語,幫她換掉瘋子和癱瘓兩詞?”
學生一起動腦,馬上有人説:“靜若處子,動若脫兔。”李迪老師帶頭鼓掌,問:“還有嗎?”
學生愣住了。李迪老師説:“我記得越劇《紅樓夢》裏,寶玉第一次見黛玉,曾經感嘆黛玉‘嫻靜猶似花照水,行動好比風拂柳’。”她轉向做自我介紹的女生,心疼地説:“以後再不要説自己動若瘋子,靜若癱瘓了。我相信你能像黛玉一樣,嫻靜猶似花照水,行動好比風拂柳……”這個平時瘋瘋癲癲似乎對所有事情都滿不在乎的學生,眼睛裏忍不住淚光盈盈。
給學生貼一個好的標簽,他(她)自然會往好的一面努力。教育很多時候,就是一種陪伴。陪伴過程中,讓他(她)確信自己有美麗、優秀的潛質,並渴望優雅、高貴,他(她)便不肯再有醜陋的言行。
“我身穿學生為我設計、打版、親手縫製的衣服去領獎,也是告訴他們:你們的作品堪比名牌。他們自然會以做名牌服裝的規格要求自己,認真對待每一件衣服,細緻到訂每一粒扣子。”李迪老師這樣向記者説道。
課堂美學——雲水禪心
初秋的夜,涼風習習、月光溶溶。
教室裏,學生在用最輕最柔的聲音吟唱《雲水禪心》,李迪老師彈琴伴奏(注:李迪是一名音樂老師)。悠揚的歌聲琴聲沉浸在透明的夜色中,渾然一體:“空山鳥語兮,人與白雲棲。潺潺清泉濯我心,潭深魚兒戲……”那一瞬間,我與學生一起感受到了閒雲悠悠,碧水澹澹。唱不完的詩情畫意,道不盡的浪漫逍遙。
《雲水禪心》是一首佛樂。曲子沁透心扉的淡雅之美,讓人浸潤于一片悠然禪意中。
一曲歌罷,同學們臉上一片祥和,李迪老師與學生似乎都穿越時空,遠離紅塵、喧囂,來到一個“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的地方曼聲輕唱。
品味。沉思。久久。
最後,李迪老師開玩笑説:“接受了這樣純美音樂的學生,怎麼可能做那些粗俗不堪、滿口髒話的事?怎麼可能不保持環境的清潔美麗?”
學生會心地笑了……
就這般柔曼、空靈。李迪老師常常借用音樂的魅力凈化同學們的心靈,效果極佳。
現在,李迪老師不僅僅教音樂,還教德育。但是,她最清楚音樂的魅力。她最嚮往的,是古代老師講課(比如孔子),旁邊有學生彈琴。這學期以來,她每次上德育課都要進行一次熱身:讓學生一邊輕聲歌唱《感恩的心》,一邊做手語操。李迪老師不太喜歡那種過於喧囂熱鬧的課堂。過高的嗓門,會讓學生只注意自己的聲音,而忽視傾聽來自外界的勸告。所以,若要讓孩子們學會合作、尊重別人,最好的方式,是讓他們用最輕柔的聲音歌唱。一個熱愛音樂的人,再怎麼壞也壞不到哪去;一個經受過合唱訓練的人,最懂得如何顧大局、識大體。因為合唱最講究合作,只要有一個人的聲音冒出來,就説明瞭他(她)沒有靜心平息傾聽別人的歌聲,就會破壞聲部的和諧。
音樂是最好的美育方式。李迪老師看李叔同的生平事跡,看《羅蘭小語》中作者的中學時代,看資中筠花季年齡的鋼琴演奏會……她深嘆那時的教學從未離開過月夜下的輕歌慢唱。“如今我們的教育,怎地如此浮躁單一乏味呢?”
生活美學——勤奮淡定
隆冬的早晨,繁星點點,寒風凜冽。
李迪老師悄聲起床,匆匆洗漱後,打開小音箱,戴上耳機,一邊聆聽有聲讀物(比如傅佩榮的《論語三百講》),一邊為孩子煮牛奶、燒熱水,再將昨夜就洗好的菠菜切絲、剁碎,加雞蛋、麵粉、火腿絲、調料,充分攪拌,放到電餅鐺裏攤成煎餅。
6點10分,豐盛的早餐做好,喊孩子起床、吃飯,然後收拾廚房,上班。
這是李迪老師每天早上的功課。
上班的路上,李迪老師依然要聽有聲讀物。到單位後,李迪的全部心思都放在教學和班級管理上。中午不回家,少事午休後,或者和學生談心,或者寫班級日記。晚上回家若時間還早,她會到健身房練一個小時的瑜伽。然後做晚飯,和孩子共一盞燈學習……
不耐煩人際交往,那就遠離喧囂的人群;不喜歡燈紅酒綠,那就拒絕不必要的應酬(後來發現,人生沒有多少應酬是必要的)。簡單而又充實的生活,最能培養人淡定的氣質。
早會時間,李迪老師常常針對所見所聞與學生一起討論人生。有一次,她談到某私立學校一位女校長的優秀,最後説了一句:“心在哪,精彩就在哪!”馬上有女生説:一個事業有成的媽媽,心在工作上,必然會忽視自己的孩子,必然會虧欠自己的家庭,必然是不合格的媽媽……我不願意成為這樣的女人。
李迪老師説:一個媽媽為了孩子不要工作,犧牲自己,勢必會給孩子帶來強大的壓力。孩子一旦成績不好,會更加愧疚;一個脫離社會、不思進取的媽媽,也不能為孩子提供更優越的物質條件。而一個熱愛工作,積極上進的媽媽,本身就是孩子的楷模和榜樣。每天晚上,全家人都手捧一本書閱讀,孩子就覺得晚上學習是應該的,看電視才是反常的。如果年過四十的父母還在積極進取,青春期的孩子便沒有理由頹廢。能將學習、生活、工作、興趣、修身養性……和諧統一的人生,才是最美的人生。
某天,李迪老師利用閒暇寫了一篇文章,寫作地點在寧波賓館——她帶幾個年輕老師來寧波觀摩學習,和她同住一室的李爽老師的孩子今年四歲。李爽老師説自己每天早上六點起床為孩子準備早餐,不到七點就帶寶寶到學校。自己進班上早讀,孩子就在教室外用早餐。早讀結束,送孩子上幼兒園,下午五點孩子被接回學校,晚自習後才跟隨媽媽回家……李迪老師不禁感嘆:“可憐的孩子,才四歲,就和你一樣起早貪黑了。”李爽卻説:“不是的。我的孩子經常在回家的路上感嘆:‘媽媽,我怎麼這麼幸福啊!’因為以前是爺爺奶奶帶他,天天悶在屋子裏。現在在學校,有這麼多學生帶他玩兒(他把晚自習畫畫當成了玩兒),晚上睡覺前我還給他講故事,他就很開心。我們大人所認為的幸福,在孩子看來,不一定就是幸福……”
是的,從小就習慣了陪媽媽勤奮學習、努力工作的孩子,長大後,怎麼可能排斥讀書呢?
早上五點多,李迪和李爽老師不約而同地爬起來寫作。李迪説:“我要在文章裏讚美她帶孩子積極上進的幸福生活。李爽卻是在日記裏寫:‘上蒼不會虧待每一個努力的人。’當我們在火車上聊天的時候,李爽老師在聽有聲讀物;當我們在賓館看電視的時候,李爽老師在寫作;當我們去吃寧波小吃的時候,李爽老師在和當地一個校長談工作;當我在被窩裏玩手機的時候,李爽老師卻貼著面膜開始讀書;當我早上睡醒發呆的時候,李爽老師在做著瑜伽動作舒展筋骨……我都好久沒有貼面膜了,所以你才這麼美啊……”
兩個老師相視而笑:幸福的教育生活不但是相似的,還是可以相互借鑒促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