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擴大教育開放的一項宏大戰略任務:關於大力發展高中國際項目的思考

發佈時間:2019-09-10 08:39:44 | 來源:中國網教育-中小學 | 作者:季明明 | 責任編輯:


季明明: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委員;中國民辦教育協會副會長。第二屆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副會長、終身教育工作委員會理事長。清華大學中國科技政策研究中心資深顧問研究員;北京大學企業與教育研究中心資深顧問。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原副院長、黨委副書記;國家行政學院原教務部主任;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原院長、黨委副書記。中共中央國務院《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研究起草第六組副組長;對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的研究起草提出多條重要建議。“高中國際項目發展現狀研究報告暨《東西方高中國際項目評價體系(1.0)》”首席專家。研究員。

 

習近平同志強調:“擴大教育開放,同世界一流資源進行高水準合作辦學。”這是我國新時代全面擴大教育開放的動員令!教育擴大開放是國家改革開放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民族進步、國家發展帶有根本性的重大抉擇。在中國近代,一大批跨出國門深造的學子回國後都成了支撐中華民族站起來的棟樑;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出國的一大批“海歸”為國家工業化和國防建設奠定了紮實的基礎;改革開放以來,數百萬“海歸”已經成為國家各條戰線的骨幹,就加快我國科技進步、國防現代化以及創新型國家建設作出了傑出的貢獻。可以認為,沒有40年以來基於國家對外開放的中國特色出國留學事業所提供的各類拔尖人才的支撐,就沒有今天現代化建設和科技突飛猛進的巨大成就。


高中國際項目主要是指公辦學校高中部或者是民辦國際學校等機構所實施的國際課程項目,是教育擴大開放的一項重要實踐。

近日,東西方國際教育研究院發佈了《高中國際項目發展現狀研究報告暨東西方高中國際項目評價體系(1.0)》,這是一項頗有特色的重要成果。一是參與研究者是複合型專家團隊,既有曾經是政府教育外事部門的幹部,又有教育專家、大學教師、歸國留學生、教育國際交流組織代表以及高中國際項目學校負責人等,可謂人才濟濟、群策群力。二是既有文獻研究,又有實地考察,還有專門訪談;三是報告既有對數據與資訊的收集與分析,又有對相關學校寶貴經驗的總結及其配套的豐富案例材料。四是作為大調研的一項重要成果是研發了評價指標體系,為衡量高中國際項目實施的品質提供了一把尺子。五是既涉及具體辦學事項等一系列“接地氣”內容,又認真把握中央大政方針,凸顯了“頂天立地”特點。因此可以認為,儘管該項成果還需要進一步完善,但是與國內若干同類關於K12國際項目研究報告相比,除了具有不少共性外,本項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具有填補空白的價值,對於政府部門研究制定新時代關於高中國際項目政策,對於提振廣大高中國際項目學校的信心,具有積極的意義。

當前,不少項目學校存在諸多困難和疑慮,政府部門主動關心支援還不夠,政策導向也還不明朗。為此,有必要站在時代的高度,重新審視“為什麼要搞、怎麼樣搞、搞成什麼樣的高中國際項目”的重大命題。

 

高中國際項目的發展是教育擴大開放的重大成就

1.高中國際課程是人類文明的共同成果。

《第四次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教育部長會議宣言》指出了21世紀學生必須掌握的核心能力和技能包括:批判性思維、創新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終身學習、團隊合作、自我管理和自學能力等。諸多國家包括中國的實踐充分證明,基於“本土化”落地的包括IB、A-Level、AP、中加等先進的課程有利於廣大中學生有效地實現上述重要目標。被許多國家實施的高中國際項目已經不只是一種課程形態,而是全球化背景下優質教育資源在世界範圍內的重新配置、廣泛流通,是人類邁入終身學習時代教育進步的鮮明特徵和必然趨勢。

以A-Level項目為例,原本是英國本土的高中課程,經過50多年發展已經成為全球學生規模最大、影響力最廣的國際課程項目之一。人們發現項目學校並無英方人員出現——而且這已經不重要了。因為,它已經成了國際公認的一種教育品牌。A-Level課程著眼于發掘個性潛能,為中學生提供清晰的學業成功和生涯發展路徑,提供豐富的科目選擇和靈活的授課方式,強調多學科並重和融會貫通,支援主動學習、深度學習,致力於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好奇心、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創造力以及終身學習的熱情。由此,每年有超過500多萬各國學生參加A-level考試,其成績得到160多個國家的11000所大學認可。因此,風靡于全球被諸多國家經過“本土化”改造發展起來的各類高中國際項目,已經不只是屬於某些國家獨有的“專利”,而是人類教育發展和文明進步的共同成果。

2.高中國際項目支援了人才強國戰略的落實。

據教育部統計,2018年我國出國留學人員為66.21萬人,其中,自費留學為59.63萬人(金融危機前的2008年為16.16萬人);各類留學回國人員總數為51.94萬人,其中,屬於自費留學者為46.76萬人——他們一半以上擁有碩士或博士學位。由此導致目前我國年輕的高端人才中約佔30%是海外歸來的碩、博留學生,又據中國統計年鑒,2017年在國內高校獲得碩士、博士學位畢業生約為58萬人,與上述數據作比較後得知,並未花國家培養經費的自費出國留學事業有力地支援了我國碩、博人才規模的大幅度增長。

從1978年到2018年底,各類出國留學人員累計達585.71萬人,其中365.14萬人在完成學業後選擇回國發展,佔已完成學業群體的84.46%(這也是在發展中國家中十分少見的高比例),他們有力地壯大了國家的人才隊伍。

必須指出,我國多年學成歸來人才中的絕大多數正是首先通過各類高中國際項目走出了國門。所以,蓬勃發展的高中國際項目已經為落實人才強國戰略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據2017年新學識統計,在我國當時的七百多所國際學校中,118所開設了IB課程,356所開設了A-Level課程,252所開設了AP課程,116所開設了加拿大課程,29所開設了澳洲課程(注:以上數據均未包括不少學校開設的第二、第三種國際課程)。頂思數據顯示,由於受到國內家長和高中學生的熱捧,康橋課程于2017年6月在國內考試人數接近7.2萬人次,2018年則突破了8.1萬人次。

3.高中國際項目促進了基礎教育公平均衡發展。

據新東方《中國留學白皮書》反映,我國已經日益明顯地出現了“留學大眾化”趨勢。對比5年來意向留學的學生父母的職業背景,其中“一般員工”(可以理解為“工薪階層”)的比例逐年上升,與2015年的29%相比,凈增長14%。説明高中國際項目已經成為不少普通收入家庭的選擇性、差異化優質教育資源。作為工薪階層的家長們,是在用自己省吃儉用攢下的錢讓子女接受國外優質教育,是在為國家培養人才。這不僅有利於國家將由此節省的錢用於解決教育的公平均衡問題,每年還為國內大學騰出了幾十萬個學位讓更多其他學生得以深造。

4.高中國際項目有利於倒逼國內高中育人方式改革。

高中國際項目不僅有利於滿足社會對高中教育資源多樣化的需求,其中不少一流水準項目學校在國內基礎教育領域充分彰顯出前瞻性、創新性、引領性特徵,大大豐富了我國高中特色發展的內涵,也是為國家40多年教育巨大成就增添了十分亮麗和五彩繽紛的內容。

進行對比後還可以發現,國務院辦公廳最近發佈的《關於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所大力倡導的關於“選課走班”、“基於情境、問題導向的互動式、啟髮式、探究式、體驗式”課堂教學、“課題研究、項目設計、研究性學習等跨學科”綜合性教學、“驗證性實驗和探究性實驗教學”、“探究性、實踐性、綜合性作業”、“生涯規劃”等一系列全新要求,與諸多國際課程的理念、方法、模式不謀而合、如出一轍。該文件提出的國家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多條新任務,都能夠在一流水準高中國際項目學校中發現成功案例和系統解決方案。

因此,應該進一步解放思想,大力支援高中國際項目的發展。首先就國際項目課程、教材屬於社會學科中涉及核心利益和核心價值觀的不當內容應該認真地進行“過濾”,進而充分發掘和借鑒其關於辦學理念、認知規律、教學方法、育人模式以及自然科學及技術範疇的一系列先進內容,並且與國內同類成果間做到優勢互補、互相借鑒、深度融合、協同創新,可望徹底根除橫行多年的片面應試教育頑疾,改變多年一貫制的傳統教學模式,可望有效地實現國辦文件關於“適應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發展”、“強化綜合素質培養”等戰略目標。

 

切實把握我國高中國際項目持續發展的重要機遇

事實充分證明,我國高中國際項目是具有強大生命力的新生事物,當前更是面臨著大發展的良好勢頭。據新學説報告稱,早在2017年我國實施國際課程項目的國際學校已經達到821所(其中,外籍人員子女學校為121所,民辦國際學校為426所,公立學校國際部、班為274個),在校生總數約為50萬人(據另外統計:2010年全國國際學校數量僅為384所)。據智研諮詢發佈報告測算:2018年至2022年,國際學校在校生數以年15%速度遞增,至2022年將達到97.4萬人;本科及以下階段留學人數在2018年至2022年增速為10%,則2022年該項目的潛在需求量將達到737.5萬人。如果國際學校滲透率從2018年的15%線性遞增至2022年的21%,則預測高中國際項目需求量將於2022年達到154.9萬人。

又據有關材料介紹,2018年,北京市普通高中招生5.3萬人,其中民辦高中(包括民辦國際高中)招生僅2700人。同年,北京市有63000多名學生參加高考,而從國際高中畢業的“準留學生”僅為3000余名。同年,上海參加中考學生約9萬人,其中約有9千人進入高中國際項目學習。這些數據充分説明,即使是在高中國際項目發達的地區,進入高中國際項目學習者與學生總規模數相比也僅佔10%左右。為此,應該充分預見到高中國際項目在我國確實面臨著大發展的重要機遇。上述預判也具有經濟學基礎。據有關研究發現,一個國家、地區每人平均GDP超過6000美元時,其留學市場將迎來發展的黃金時期。例如,台灣地區于1986年每人平均GDP達到4038美元、1987年達到5350美元時,申請留學簽證人數並未陡增。但是,在1988年每人平均GDP達到6369美元時,隨即迸發出出境留學的熱潮。1989年,全島赴主要目的地國家留學的人數達到16879人,同比增長了106.4%。我國每人平均GDP已經接近1萬美元(北京等某些東部城市已經達到或者接近2萬美元)。依據上述規律,我國高中國際項目需求群體確實會大幅度增長。

有鋻於此,一些地區已經積極行動了起來。例如,北京地區已有外籍人員子女學校19所,使館人員子女學校4所,高中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31個,國際化特色民辦學校25所,具備接收外國學生資質的中小學286所。儘管如此,今年8月北京市教委又帶了一個好頭,提出加大國際教育供給的三年行動計劃,到2021年將在引進人才密集地等重點區新建國際學校11所,新增接受外國學生資質學校50所,將實現“區區都有國際學校”重要目標。這種引領國內教育擴大開放的斷然舉措將會在各地引起“一石激起千重浪”的積極反響。

 

積極和加快發展高中國際項目若干建議

第一,牢牢把握高中國際項目實施的正確方向。

這是所有高中國際項目得以持續健康發展的根本性保障。任何國家都有本國的核心利益和核心價值觀。因此,就國際項目課程、教材屬於社會學科中涉及核心利益和核心價值觀的不當內容應該認真地進行“過濾”,牢牢把握國家教育的主權。同時,要積極發掘和大膽借鑒其中屬於先進辦學理念、先進育人模式、先進科學技術的內容。總之,要堅持在中國大地上舉辦高中國際項目,鼎力培養大批既善於國際理解、國際合作交往,又牢固地植入“中國心”、“中國魂”的優秀國際化人才。這是辦好所有高中國際項目包括國家整個自費出國留學事業得以持續發展、興旺發達的根本大計。

第二,出臺專門文件,大力支援高中國際項目積極健康發展。

建議國家教育行政部門著眼于國家教育現代化大局,基於“教育自信”,全面部署高中國際項目事業發展規劃,將其列為新時代教育擴大開放和利用國際優質教育資源培養大批拔尖人才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提出具有方向性、、創新性、引領性的政策規定。要認真總結、大力推廣具有一流水準和鮮明特色項目學校的重要經驗;同時,針對目前不少項目學校普遍存在的困難、疑慮問題,抓緊形成系統解決方案。

第三,建立高中國際項目評價體系和評價機制。

與普通高中相比,高中國際項目的教學與管理有著不少特殊之處。建議借鑒國際第三方組織參與教育品質評價的成功做法,儘快建立符合基本國情的高中國際項目學校辦學品質評價體系和評價機制,支援其不斷提高辦學的品質和始終把握正確的方向。東西方國際教育研究院就此已經成功地邁出了第一步,建議支援其就若干不同類型高中國際項目學校辦學品質開展評價試點。

第四,建立高中國際項目行業合作交流平臺。

應該努力改變高中國際項目相關學校間溝通和合作交流滯後的狀況。建議按照自願原則,加快構建其行業聯盟、校長聯誼會、常設研討會等模式,有利於相互間“抱團取暖”,抵禦風險,堅定信心,勇往直前,加強合作,協同創新,確保國家該項重大事業牢牢把握正確的方向,健康科學持續地發展。

第五,高中國際項目學校要與時俱進、加強學習、糾正不足、持續發展。

在充分肯定高中國際項目取得成績的同時,還必須指出,有些項目學校存在著不少問題與不足。例如,學校管理水準還不高,外教素質不高、放任自流,普遍不重視教育資訊化建設,尤其是大部分學校課程體系建設是薄弱環節——尚未形成基於培養核心素養的國內與國際、國標與校本、必修與選修以及多學科深度融合的高水準課程體系等等,影響了辦學的品質。

特別要重視不少學校普遍存在“兩個不夠”的突出問題。包括:

一是對於中央關於基礎教育一系列最新重要文件的重視、學習和貫徹不夠,未能在立德樹人上下真功夫,導致大部分學生格局不大、視角很窄,缺少正確的理想、信念和抱負,今後回國後難當重任。

二是對一流水準國際課程先進理念、模式、方法的理解、融合和實施不夠,拋棄了高中國際課程的精髓,有些學校項目的實施幾乎已經成為片面應試教育的翻版,儘管其中不少學生也能夠考上世界名校,但是其未來發展的空間有限。例如,以往大量在美國畢業和就業的這類學生,只能從事跟隨型、重復型勞動,卻進不了從事原創和發明的高端平臺。這是一個深刻的教訓。

為此,當前首先建議高中國際項目學校高度重視、認真學習、全面理解、深入貫徹近兩年來陸續發佈的包括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品質的意見》、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2018-2022年)》、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等一系列涉及基礎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文件(注:以下簡稱“《系列文件》”)。《系列文件》發佈機構級別之高、文件數量之多、涵蓋領域之全,係建國和改革開放以來前所未有。充分表明中央對新時代國家基礎教育宏大事業的高度重視,對存在的各類矛盾和問題把握得深入與全面,對所提出解決方案的系統與完整,包括對國際課程先進成果的重視和借鑒。《系列文件》不僅屬於廣大普通中小學,同時,也是指導和辦好所有高中國際項目學校的綱領性文獻,關係到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關係到在中國大地辦教育,關係到幫助廣大學生牢固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

第六,積極鼓勵高中國際項目走出國門辦學。

中國高中國際項目取得成就的一條重要經驗是堅持基本國情,積極借鑒國際課程先進成果,努力做到“本土化”落地即東西融合、相得益彰。這樣的寶貴經驗對於其他發展中國家包括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都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因此,建議國家教育行政部門把握重大歷史機遇,謀篇佈局,積極支援和鼓勵“走出去”辦學,輸出我國一流水準高中國際項目學校的成功經驗和辦學模式。相比於人類經濟、科技、文化等各種交流,涉及下一代及各類人才培養的教育是其中最高層次、最高境界的一種交流。因為,這是促進“民心相通”、“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最有效的路徑!

 

文章來源:中國網教育-中小學

相關閱讀

 
分享到:
 
中國網教育頻道熱線:010-88824982 商務合作:010-88824915 傳真:010-88824989 合作QQ:3090653241 電子郵箱:edu@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