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與一線老師談科研

發佈時間:2018-10-08 09:21:23 | 來源:中小學頻道 | 作者:曾瑞鑫 | 責任編輯:

書名:與一線老師談科研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444-8088-8

作者:蘇忱


【內容簡介】

本書根據教育科研活動的步驟和環節,結合具體教育科研活動案例,從搜尋資料、選擇課題、設計方案、總結經驗、開展教育調查、進行教育實驗、開展質性研究、撰寫教育科研報告、結題、教育科研成果展現、教育科研成果應用與推廣等方面,闡述教師如何開展教育科研,為一線教師在實際工作中開展教育科研活動提供觀念上、方法上和技術上的指導。


【作者簡介】

蘇忱

上海市教育學會秘書長

上海市教育委員會民辦高校督導專員

原上海市教育委員會科技處文科處長

上海市教育科學規劃辦公室主任


【目錄】

第一講 教師需要做教育科研            

  一、教育科研是什麼      

  二、教育科研能給我們帶來什麼

  案例分享 問題化學習的14年探索

第二講 教育科研如何避免同質化

  一、教育科研中的“雞鴨同講”現象

  二、如何避免教育科研中的同質化

  案例分享 我的研究故事

第三講 學會搜尋資料

  一、掌握課題情報資訊資料的作用

  二、搜尋課題情報資訊資料的要點

  三、如何搜尋課題情報資訊資料

  案例分享 如何做課題情報資訊資料的檢索與綜述

——以“指向學生創新素養培育的課程設計研究”課題為例

第四講 選擇研究課題

  一、什麼是課題

  二、課題的來源

  三、選擇教育科研課題時應注意的問題

  案例分享 眾裏尋他千百度

——記“三年級隨堂練筆600秒的設計與實踐研究”選題的誕生

第五講 設計課題方案

  一、起一個好的題目

  二、確定選題意義和研究價值

  三、明確研究目標

  案例分享 “培養小學生良好學習品質的教學改進研究”課題方案設計

第六講 如何讓教育經驗總結更科學,更有影響力

  一、教育經驗總結的作用

  二、教育經驗總結的特點

  三、教育經驗總結的方法和步驟

  案例分享 我們在總結中收穫經驗

第七講 如何開展教育調查

  一、教育調查的一般特點

  二、教育調查的基本類型

  三、教育調查的基本步驟

第八講 如何做教育實驗

  一、教育實驗的一般特點

  二、教育實驗的基本類型

  三、實施教育實驗的幾個關鍵問題

  案例分享 “視覺支架式教學提升自閉症幼兒語言能力”的實驗報告

第九講 用行動研究彌補研究與應用間的脫節

  一、什麼是行動研究

  二、行動研究的主要特點

  三、行動研究的步驟

  案例分享 小學英語課程中運用項目學習促進學生批判性思維發展的行動研究

第十講 如何撰寫科研報告

  一、科研報告的基本結構

      二、撰寫科研報告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

  案例分享 上海市徐匯區弱勢群體家庭教育服務模式研究

第十一講 如何結題

  一、結題工作的意義

  二、結題工作的一般做法

  三、結題工作中三類對象的工作內容

  案例分享 現場結題助力成果提煉

第十二講 如何更好地展現教育科研成果

  一、不同類別的研究,成果呈現不盡相同

  二、教學成果獎的設置給一線教師帶來困惑

  三、重點注意相關內容的表述

  案例分享 “‘蓬萊小鎮’課程開發與實踐”的成果提煉

第十三講 如何應用和推廣教育科研成果

  一、教育科研成果應用推廣的價值

  二、應用和推廣教育科研成果應注意的問題與環節

  案例分享 如何在一個地區實施成果推廣

附錄

  教育科學研究如何走出高原

——“新基礎教育探索性研究”的啟示

再論教育科研如何走出高原

——兼論中小學教師科研活動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教育要做真科研

——中小學教育科研活動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關於建設市級教育科研基地的思考與實踐

後記


【精彩書摘】

辦好教育必須依靠廣大教師的智慧和力量,這是人們在長期實踐中形成的共識。然而,對於中小學、學前教育、特殊教育等教育一線的校長、園長和教師是否有必要參與教育科研活動,是否有能力掌握和運用教育科學理論與方法探索教育規律,變革教育實踐等一系列問題,人們的看法與做法並不一致,這使得教育科研在1949年後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成為少數高等院校和部分專業科研機構的專利,成為象牙塔內的一門學問,從而把廣大一線教師排斥在教育科研的大門之外。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教師已經成為上海教育科研活動的主力軍。據不完全統計,“十二五”期間,上海普通教育系統市、區兩級的專職研究隊伍、教科研管理人員約500人(含教研室、科研所),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同時,承擔或參與國家、市、區三級重點課題研究的教師已超過2萬人。儘管如此,還是有相當多的教師徘徊在教育科研的大門之外。教師要不要做教育科研,教育科研難不難,教師做科研行不行,這些問題仍然困擾著我們。

一、教育科研是什麼

教育科研是什麼?作個最通俗簡單的解釋,教育科研是幫助人們了解教育本質,了解教育與人相互關係的一門學問。用下面三句話,大概能講清楚教育科研的內涵。

開展教育科研活動可以帶來無數功效,最根本的目的是幫助人們探索教育規律,依循教育規律辦事,達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教育科研是一種科學活動,與其他科學活動一樣,需要科學的研究方法作支撐。當然,教師的科研活動與他們的實踐緊密相連,也有一些常用的甚至特有的研究方法。

教育科研並不像少數人想的那樣,就是出書、寫文章,而是一個活動過程,是一個從思考問題直至認識問題或解決問題的完整過程。

文章、書籍是傳播教育科研成果的重要載體,但不是所有的教育科研活動成果只有文字傳遞這一種表達方式,一線教師的研究更需要用貼近實踐的方式表達,使成果有生命力。

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繁忙的教學與管理工作的同時,以頑強的毅力從事研究,探索規律,堅持寫教育日記,先後對3700名學生做個案記錄,能詳盡地説出25年中對178名“最難教育”的學生所進行的教育工作及學生曲折成長的過程。蘇霍姆林斯基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教師通過教育科研最終成為教育家的歷程,更提供了教師研究的一種範例。

二、教育科研能給我們帶來什麼

教育科研到底能給我們帶來什麼?教育科研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發展教育科學

毋庸諱言,任何一個領域或學科都期望通過研究活動推動本領域的新發展,站上新的制高點。圍繞教育開展的科學研究活動,當然也承擔著理論創新的使命。

2.變革教育實踐

大量應用性的、開發性的研究課題是教育科研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與一線教育工作者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緊密聯繫在一起。面臨紛繁複雜的教育現象和問題,教師需要去解答和回應,教育科研會使教師産生積極變革教育實踐的內在需求。

譬如,如何根據兒童成長規律科學地培養人才,實現德、智、體、美、勞五育和諧發展?如何改變教育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真正科學的意義上提高教育品質?如何對學生進行科學的思維訓練與培養,培育創新型人才?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素養、個性品質,保持身心健康?如何管理一所學校、一個班級?如何建設和培養合格的教師隊伍?諸如此類的教育問題,常研常新,永遠有研究的空間。

更有許多帶有時代特徵的困惑與難題,等著我們去破解。譬如,數字化時代的到來對教育的影響;開放與多元的時代背景下,學生信仰的建立與道德養成;獨生子女時代兒童獨立性與同伴合作、社會融合,等等。這一系列重要問題,直接影響每一所學校、每一個班級、每一名學生,需要我們找到對策,去破解。

廣大一線教師最了解教育對象,熟悉教育教學方法,有豐富的教育實踐經驗,處於科學理論與教育實踐的“仲介”位置,他們的積極參與,無論是對教育科學的發展還是對教育實踐的推動,都具有決定性的意義。教育科研成果一旦形成,還需要得到教育實踐的檢驗並在更大的範圍內推廣,以取得更大的效益,只有廣大教師正確理解教育科研成果並結合具體實踐工作加以運用,才能真正檢驗成果和推廣運用成果。通過研究,總結經驗與教訓,提高教育品質,提高管理水準,提高育人能力,促進和變革教育實踐,這既是教師研究的價值,也是教師研究的重點。

3.促進社會進步

教師的微觀研究、成熟的經驗和可靠的結論,除了可以供同伴學習和借鑒,還會産生累積效應和放大效應,影響到教育決策,還能走出校園,引領社會文化、家庭教育的發展。

4.改善“工作母機”

教育科研活動是提升廣大一線教師的基本能力與素養,加速專業化成長步伐的重要途徑。20世紀60年代中期,著名瑞士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Jean Piaget)提出了一個發人深思的問題:“為什麼這樣一個龐大的教育工作者隊伍,現在這樣專心致志地在全世界工作著,而且一般來説,都具有勝任的能力,卻産生不了傑出的科學研究者,能夠使教育變成一門既科學又生動的學問?”皮亞傑提出的問題的實質就是,單有勤勉踏實的工作態度,把精力全部用於日常教育教學事務,而不注意學習教育理論,不善於總結自身與他人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這樣的教師最終將成為“機械的知識傳遞者”。英國著名的課程論專家斯滕豪斯(Lawrence Stenhouse)更是提出了“教師即研究者”(teacher as researcher)的思想。這一思想正被世界各國的教育工作者廣泛接受,因為教師在關注問題、關注對象,學習理論、掌握方法,積累事實、積累數據,學會分析、學會歸納的過程中,提高了專業素養,跨進了研究者的行列。

事實也是如此,上海市乃至全國許多傑出的教育科研成果均出自一線教師團隊,譬如“青浦數學教改實驗”“成功教育”“愉快教育”“語文情景教學法”等,不勝枚舉,這些研究的領頭人也都成為教育科研的專家。當然,由“門外漢”變成行家裏手,還需要掌握研究的方法與技術,還需要在研究過程中不斷歷練。教育科研的這些方法與技術在後續各講將有詳細闡述。下面介紹一個堅持14年,目前仍在進行中的教育科研範例——上海市寶山區“問題化學習研究”。

由上海市寶山區一名普通年輕教師王天蓉主持的“問題化學習研究”,從最初由一個人獨立承擔“基於網路的問題化學習”青年課題發端,到基於學校的實踐和區域整體推進,歷時14年,研究團隊從5人、10人到100人……不斷壯大。在他們的團隊中,有來自小學、初中、高中各年段,語文、數學、科學、綜合等不同課程領域的教師,這是一個跨學校、跨學段、跨學科的教師自發的研究群體。其研究內容向不同學科拓展,探索各種課堂形態,重點研究學生學習方法的改善。目前已形成7個“問題化學習”實驗基地、30多個參與學校,組建了8個學科團隊,擁有200多位種子教師,累積了1000多個研究課例,並在全國産生一定的影響。

研究究竟為何出發?什麼樣的研究能夠激發基層教師最真誠的投入?一個課題究竟要做多久?王天蓉老師説:“一定是基於真實的問題,然後才會有真正的研究;一定是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發展、教學的變化與教師自我的成長有了真切的感受,大家才會有發自內心的研究衝動。圍繞‘問題化學習’的教育追求其實很樸素,就是要實現孩子們自由而智慧地學習。14年來,我們一直追隨內心的這份熱情,這既是對學習本質性的思考,也是對學生主體回歸的生命關照。儘管我們是普通老師,但我們可以通過研究讓自己走向卓越。雖然研究之路並不一帆風順,但當你感覺到你和學生在探索過程中的變化,你就會堅守,讓自己逐步站到高墻上。”




文章來源:中小學頻道

相關閱讀

 
分享到:
 
中國網教育頻道熱線:010-88824982 商務合作:010-88824915 傳真:010-88824989 合作QQ:3090653241 電子郵箱:edu@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