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數學中的"小魔術"

發佈時間:2016-02-25 16:45:10 | 來源:《輔導員》1期下 | 作者:郭文徵 | 責任編輯:文昕

   

最近一直在看懷海特老先生的《教育的目的》一書,其中有句話讓我始終記憶猶新,“教育只有一個主題,那就是五彩繽紛的生活”。初讀這句話時,我感覺可能它主要闡述的是我們要將知識應用於生活中去。但是作為一個數學教師,我始終相信,數學知識不可能都在生活中去實踐,比如人們常常會問學習函數有什麼作用?普通的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函數嗎?需要用微積分嗎?數學是一門培養思維的課程,有一些知識確實可以聯繫生活實際,可也有一些數學知識是通過演繹推理得來的。最終我還是抱著試試的態度去實踐了一次來源於生活的數學課。下面,我想跟大家分享我的收穫,讓我們再重溫懷老先生的這句話深刻內涵。

一、案例描述

自劉謙上春晚後,一股魔術風撲向大眾,同時也撲向了我們的學生。在數學課中,我也加入了一些小魔術。初一的第一節數學入門課上,為了吸引我的學生,我上演了“計算大比拼”“我懂你的心”這樣的小活動,效果非常好。“計算大比拼”中,我設計了一系列的複雜計算程式,讓學生任意提問,可以點計算器、可以與小組合作,全班集體和我比賽。計算程式如下:

①將這個數乘以3後與9求和;

②將第①歩所得的數擴大到原來的7倍;

③然後再減去最初你想的這個數的17倍後與37求和;

④用最初你所想的這個數與32求和後擴大3倍;

⑤最後請你用第③歩所得的數減去第④歩所得的數得到最終的結果。

這看起來是一道繁瑣的計算問題。有的小組合作,有的拿出了計算器,可結果還是沒我快,孩子們也被嚇住了。

“我懂你的心”更是我借助“靈力”只要摸摸孩子的頭就可以知道他心中所想的數。

魔術:①請你將心中所想的數字乘以6後與11求和得到第一個數;②將你心中所想的數字乘以3後與4求和,將所得的結果乘以2得到第二個數,那麼第一個數與第二個數做差得到最終的結果。

我讓孩子將心中所想的數告訴全班,然後按照上述的計演算法則去算出結果,而教師只要摸摸孩子的頭就能猜到結果。開始有人質疑是我串通好了的,於是我就讓質疑我的人來與我一起實驗。試過了大多數的人之後,他們便用“老師是大仙”的眼神看著我。

二、案例分析

其實,這些“小把戲”都是初一第一學期數學要學習的第二章整式的相關知識點的一個應用。這樣的入門課既有知識的滲透,同時又讓學生享受了一節快樂的數學課。對於初一剛入學的學生而言,每個學科的第一節課都是至關重要的,它直接影響學生學習這一學科的興趣。我用生活中的流行主題來引入數學課,讓學生體會到初中的數學並不是枯燥無味的,數學知識也是“五彩繽紛”的。同時,使用魔術又讓學生感覺貼近生活。現在學生還常常問我:“老師,咱們什麼時候學變魔術那一章知識啊?”我想這樣將數學與生活特別是學生最感興趣的生活結合在一起的時候,我們的教學就不成問題了。

經過了三個月的學習,我也確實發現了這一節課給我帶來的影響。首先,學生非常喜歡我這種源於生活的,是有色彩的數學課,每一節課都是精力旺盛的來學習。其次,經過這樣一節入門課,學生對教師的態度有了很大的改變,不僅僅是喜歡,更多了幾分崇拜和欣賞。我想意義更深的是,學生有了一個正確的認識,就是數學知識並不是枯燥無味的,它也有自己的色彩,特別是當數學知識融入生活中去,我們往往能更加深刻地體會到數學的魅力,從而也激發了學生對於數學本身的熱愛。現在我的學生都非常喜歡上數學課,並且也特別的願意去自己探究問題,他們都熱衷於讓我來挑戰,偶爾也自己去看書、查資料來給我“變魔術”。而我也慢慢地敢於讓他們去探究一些更難的問題。當孩子對學習的慾望被激發的時候,我們需要做的可能真的就是“解惑”了。

三、案例反思

    我常常在思考懷海特先生的這句話:“教育只有一個主題,那就是五彩繽紛的生活”。他到底想向我們闡述些什麼呢?我大膽結合自己的微薄教學經驗來總結。首先,教育是服務於生活的,包括數學的學習也是為生活服務的。前面最開始我還認為數學是一門培養思維的學科,它可能真的不會將所有的數學知識都應用於生活,但是數學的學習就是在為生活服務,思維的訓練就是為了更好地服務於生活。現在的我逐漸打開了對數學的認識。其次,我們在教學中往往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學完知識後的應用上,比如應用題的求解。但通過上述的案例,我在反思的是,我們能不能用生活中那些鮮活的例子來引入知識?能不能讓學生在解決生活問題的同時去發現數學知識呢?如果我的每一節課都像“變魔術”,那麼課堂參與度和學習效率就不是問題了。同時,我們的數學知識也不會顯得那麼生硬,學生能夠從一次次的實際問題的探究中真正體會到:數學知識的發展是來源於生活的。那麼,以後數學這“枯燥”的標簽也許就能夠慢慢地退出去了。

(作者單位:北京市朝陽區芳草地國際學校富力分校)

文章來源:《輔導員》1期下

相關閱讀

 
分享到:
 
中國網教育頻道熱線:010-88824982 商務合作:010-88824915 傳真:010-88824989 合作QQ:3090653241 電子郵箱:edu@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