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山海陽江 非遺瑰寶奪目

發佈時間:2023-07-11 09:14:08 | 來源:羊城晚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

6月7日,第十九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産業博覽交易會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寶安)開幕。陽江館絢麗多彩,通過一幅幅美圖美畫和漆藝、風箏等非遺作品突出“山海陽江,非遺瑰寶”的主題,在眾多展館中獨樹一幟,吸引中外客商深入了解陽江文化。

本屆文博會陽江館展區總面積105平方米,整體設計製作呈現出濱海城市的海洋特色“藍”色調,以多層次感的展館設計思路搭建,通過展區合理規劃,打造集“展示-互動-體驗-消費”于一體的綜合文化交流模式,豐富遊客的文旅體驗。本屆文博會陽江展館聚焦本地“新、特、優”文創精品,包括漆藝、風箏、小刀特色文創等,組織了市內20余家企業單位參展,展出的産品、作品超2000件,重點展示陽江文創産業創新成果,促進傳統文化與市場需求的有機融合。

第十九屆文博會上絢麗多彩的陽江展館吳奕鎮攝

第十九屆文博會上絢麗多彩的陽江展館吳奕鎮攝

風箏精品薈萃工藝享譽中外

走進第十九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産業博覽交易會陽江展館,迎面見到的便是陽江非物質文化遺産——陽江風箏的展示製作攤位。在省級非遺傳承人阮權、梁治昂的巧手之下,一個精緻的龍頭蜈蚣風箏可見雛形。多名工作人員向客商介紹陽江風箏文化歷史,風箏的種類,解答有關問題並展示風箏製作技藝,多方面傳播陽江風箏文化。

陽江是享譽全國的“風箏之鄉”,有1400年扎放風箏的歷史。每年重陽風箏節期間,城鄉各處,萬人空巷,紙鳶滿天,形成一道獨特的風景線。被評為世界“十絕”風箏的“靈芝”風箏、188米的“巨龍”風箏,揚名海外。中國陽江風箏成了聯結世界文化和友誼的神奇紐帶。

2020年,陽江特色的“龍頭蜈蚣”風箏、“靈芝”風箏、“南海Ⅰ號”立體帆船風箏搬進“雲上文博會”展館,向世界展示陽江“中國風箏之鄉”魅力。作為歷屆文博會的常客,本次文博會,陽江風箏集中展示精妙的工匠技藝,全面體現陽江人民勤勞務實、開放包容的精神特質。特色風箏受到了不少客商的喜愛,大家紛紛表示大開眼界,並對陽江、廣東和中國傳統文化表達濃厚的興趣。

近年來,陽江通過舉辦風箏主題活動,在傳承非遺文化的同時,賦能非遺旅遊發展,讓“本地非遺”活起來。據介紹,2023年3月,廣東省第九屆風箏錦標賽在陽江市陽東區東平鎮珍珠灣景區開賽,共匯集了來自廣州、深圳、中山、珠海、陽江、汕頭等地16支隊伍,80名風箏運動員激烈比拼。同年4月,在第40屆濰坊國際風箏會暨第19屆世界風箏錦標賽,陽江市風箏代表隊從150多支參賽隊伍中脫穎而出,收穫創新風箏、軟體風箏等項目中的9個獎項,其中九遊龍風箏斬獲創新風箏一等獎。

“此前,陽江風箏主要以放飛表演或者放飛比賽形式走出陽江,本次展出是陽江風箏進行靜態展演,打造文創産品,也是讓非遺産品‘活起來’的重要方式。”陽江有關負責人介紹。來自山東的李先生説:“我是個風箏愛好者,家鄉山東濰坊盛産風箏,來到文博會現場,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南派風箏更加活靈活現。南北風箏各有韆鞦,一樣展示了中國風箏的魅力。”

陽江風箏驚艷文博會,背後是陽江大力推動人文薈萃的文化名城建設。目前,陽江積極加強海絲文化資源、非物質文化遺産和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和利用,精心辦好風箏文化節等重大文化體育交流活動,全力打造海絲文化名城,城市文化影響力、美譽度不斷提升。

非遺美食加旅遊打造消費新業態

在現場,非遺特色食品陽江豆豉備受關注。本次文博會,陽江館更加注重地方特色的多元化展示,比如非遺特色食品陽江豆豉、大八益智、炒米餅、陽春春砂仁等,帶來多項展品展示推廣,讓中外客商對當地特色文化有更好的體驗。

豆豉是“陽江三寶”之一。陽江豆豉生産製作歷史悠久,以本土種植的優質黑豆為原料,採用有鹽常溫發酵法製作豆豉,作為粵菜一味不可或缺的美味作料,陽江豆豉頗有名氣。

據悉,陽江豆豉釀製技藝于2012年入選廣東省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2023年3月,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在其官網公佈了“廣東省2022年度十大優秀非遺工坊建設案例”,陽江豆豉釀製技藝非遺工坊名列其中。

陽江豆豉釀製技藝非遺工坊位於江城區銀沙北三路1號,建設單位為廣東陽帆食品有限公司。2019年起,廣東陽帆食品有限公司規劃建設豆豉生産工業旅遊項目。2022年,該工業旅遊項目建成使用,建設面積達4.5萬平方米,打造了“觀光+科普+直銷”的豆豉工業旅遊路線,設計了一條串聯起陽帆企業文化展區、豆豉非遺文化展館,以及豆豉制曲房、露天發酵場和封閉曬場等生産環節的參觀旅遊線路,讓顧客能夠親眼看到豆豉製作過程,認識豆豉生産技藝,感受非遺文化魅力。

不少前來參觀的遊客表示,陽江打造特色的工業旅遊路線,讓非遺食品和文旅融合起來,非常有新意,“非遺美食+旅遊”讓傳統文化更加“潮”了。

陽江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海上絲綢之路重要節點城市,海絲文化、非遺文化等在漠陽大地交相輝映。近年來,為了讓非遺産品活起來,陽江市重點打造文化創意街。位於陽江市的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作為廣東省首批文創開發試點單位,建設了國內首條海上絲綢之路文化創意街,推出1000多種文創産品,成為遊客購買“手信”的首選之一,帶動了陽江當地文創産業發展。

非遺牽手文創融入大眾生活

漆藝是中國古老的髹飾技藝,不僅防潮耐用,還能美化家居。鑲嵌、彩繪、變涂,陽江漆藝與多種髹飾技藝巧妙融合,創造出千變萬化的曼妙肌理,呈現千磨萬彩的獨特之美。陽江是“廣東省漆藝之鄉”,是全國“五大漆器生産基地”之一。漆器與豆豉、小刀並稱為“陽江三寶”。

本次文博會,陽江館展出了不少漆藝文創産品。栩栩如生的彩繪漆畫、古色古香的彩繪漆盤、流光溢彩的變涂漆瓶……在現場,國家級非遺項目(陽江漆器髹飾技藝)省級傳承人、陽江市漆藝産業協會會長范高亮正在介紹陽江漆藝技術轉變、漆藝變涂的技藝、漆藝的傳統與突破等漆藝知識,講述陽江漆藝的發展歷史。

陽江漆藝作品《荷花》李藝戈攝

陽江漆藝作品《荷花》李藝戈攝

陽江漆藝始於明末清初,享譽國內外數百年,陽江漆器髹飾技藝于2011年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隨著時代發展,陽江漆藝研究、漆畫創作、漆藝工藝品製作等方面不斷創新,取得了豐碩成果。

傳承數百年的陽江漆器製作工藝入選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是陽江一張響亮的城市名片。經過一代又一代非遺傳承人的接力,漆藝穿越幾百年依然驚艷。“這幅畫主要採用了鑲嵌的工藝,先用雞蛋殼拼出花瓣的樣子,這一步需要耗費半個月的時間,然後用筆勾畫出莖和葉,靜置一天后再用砂紙小心打磨和壓平……”范高亮正在介紹創作漆畫的過程。原本只是好奇過來參觀的張小姐覺得大開眼界,她説,自己之前對陽江漆藝並不是很了解,她只是知道這是一種美麗的非遺産品,沒想到創作一件漆藝作品需要經過這麼多工序,還有彩繪、鑲嵌、變涂等不同技法,以後會更加關注這項民間工藝。

“90後”漆藝傳承人車世雍介紹,“以前的漆畫寫實一點,山水花鳥多一點,現在的設計感強一點。香爐、手鐲、茶杯、茶墊、勺子,甚至是牙籤筒,創新的不只是形式還有製作技藝,傳統與現代的交融,漆器也有了‘國潮’范兒,現在漆器已經以一種新的姿態融入現代生活,成為生活中一種審美性的存在。”當越來越多年輕人接過漆藝傳承接力棒,這門技藝在他們手上有了更多的可能性,漆藝傳承振興,未來更加可期。

客戶端中查看

手機中查看

分享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