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餐五常米,渾忘酒肉香”,大米各地都有,為何産自黑龍江的五常大米卻能享譽天下?
“咱們五常大米,米粒狹長,飽滿堅硬,色澤清白。蒸煮後米香醇厚,入口香糯,回甘無窮。”五常市大米産業服務中心主任張野向記者介紹,五常大米的高顏值和好口感來源於“好出身”。
米粒狹長,飽滿堅硬,色澤清白的五常大米。資料圖片
俗話説“一兩土,二兩油”,五常地區的黑土層厚度達1米左右,土壤中有機質含量最高達10%以上,如此“膏腴”之地,産出的大米自然非同一般。
而五常獨特的地貌和氣候,更可謂是老天賞飯吃。“從高空俯瞰五常稻作區,是一個三面環山,開口朝西的馬蹄形盆地,東南季風吹過受山脈的阻擋形成迴旋,地處北緯45度黃金緯度,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使幹物質和可速溶雙鏈糖積累較多,直鏈澱粉和支鏈澱粉適中,口感自然好。”張野給記者詳細解釋,“離開當地的小環境,同樣的稻米品種移種到別處,品質就會發生變化。”
關於五常水稻的種植歷史説法不一,據説最早可追溯到唐初渤海國時期。清咸豐年間,清政府在當地設立了“舉仁、由義、崇禮、尚智、誠信”五個甲社,以“三綱五常”中“仁、義、禮、智、信”五常為地名,五常大米亦封為貢米,專送京城。新中國成立後,五常市水稻種植面積不斷擴大,20世紀50年代,五常的水稻面積已近10萬畝,逐漸成為中國水稻生産第一縣。2022年五常大米品牌價值高達710.28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