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軍人田工:用信仰支撐人生的“獨腿老兵”
常德市武陵區體育東路社區,有一位拄著雙拐的獨腿老人,他一邊緩緩地向前挪動,一邊揮動著掃帚,仔細清掃地上的落葉。附近的居民説,這位老人風雨無阻,幾乎每天清晨和傍晚,都會在這裡掃地。
這位老人是傷殘退役軍人田工,他居住的社區通往一個農貿市場,為給鄰居們創造一個整潔、舒適的環境,他每天義務清掃房屋周邊幾百平方米的公共場地,40多年來,僅掃帚就掃爛了300多把。如今,雖然體力不如從前,但他依然在默默堅持。
1968年3月,21歲的田工參軍入伍。到軍營後,他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決心在部隊建功立業。然而,當兵的第三年,一場火災搶險行動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
1971年4月28日晚上,停靠在部隊附近火車站的兩節油罐車在卸載汽油時不慎失火,瞬間火光沖天。危急時刻,田工和戰友們第一時間奔赴現場,奮力把著火的油罐車推離,防止它在火車站發生爆炸。
“當我和戰友把第一節火車油罐推離後,又返過來推第二節。我站立的位置靠近車輪,我用肩膀靠著車幫使勁兒往前推。因為是夜間,視線不好,我不慎被卷到了鐵軌上,油罐車的車輪從我的右大腿一下子碾過去了。轉瞬間,我的眼睛什麼都看不見了。但那時候我還有意識,隱約聽到他們説,趕快送我去醫院。”經過26個小時搶救,田工保住了生命,卻永遠失去了右腿。
出院後,田工並沒有被這場意外的挫折擊垮,而是憑藉著軍人的頑強毅力與傷殘作鬥爭。傷癒歸隊後,他雖然不能重返練兵場,但他總是儘自己所能為戰友服務,他為連隊辦黑板報、到廚房幫廚……也就是在那時,田工樹立了一個信念:用拐杖支撐身軀,用信念支撐人生,爭取成為一個殘而不廢、殘而有為的人。
1981年7月,田工退役後回到常德。為不給政府添麻煩,他放棄了安排工作的機會,把社會看作自己的工作單位,把做義工當作余生的事業。
1987年,田工報名參加了中國書畫函授大學的學習。1990年7月,他以優異成績完成了為期三年的書法專業學習後,報名了武陵詩社舉辦的中華詩詞學習班,從此與詩詞結下不解之緣。
1994年,常德市籌建“中國常德詩墻”,組委會考慮到田工具有一定的詩詞和書法知識,讓他全程負責督促檢查詩墻鐫刻施工。田工為自己約法三章:“不使用一個自己的親友,不經手一分錢現金,不私接一筆業務”。在參加詩墻修建和續建工作的8年間,他除了組織、調度、質檢等工作外,還兼做石材規劃、碑刻排版、字模雕刻、施工記錄等,他寫的施工記錄草稿就有100多斤。2000年9月,中國常德詩墻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總部授牌為世界“最長的詩書畫刻藝術墻”。
田工的先進事跡在社會上引起了廣泛影響,許多單位紛紛邀請他前往宣講。每一場宣講,他都堅持拄拐杖站著講,還將不用車接送、不接受吃請、不收受勞務報酬的“三不原則”貫穿始終。2012年,在常德市委宣傳部的支援下,田工又開辦了“道德講堂”。後來,他還成立了“田工愛心屋”“田工道德建設基金”“學田工志願服務聯合會”,帶動更多人一起奉獻愛心。
在田工的日記裏,他寫下了這樣一段勉勵自己的話:“人生的價值和意義,不在於物質上獲得多少,而在於給自己多留拼搏足跡,為社會作出有益的貢獻,使他人生活得更加美好。” 他正在用行動詮釋這段話的真諦。(常德市退役軍人事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