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是漢族文化地位最崇高的樂器,不僅是樂律之器,亦為禮器,位列傳統文化“琴棋書畫”之首,被文人視為高雅的代表,體現著古代漆藝的至高境界。相較于工序繁複的剔紅等漆器作品,古琴雖光素無紋,但由於其表面的漆層與音色呈現的干系甚重,因此在古琴的斫制中,對於髹漆工藝的要求更加精準與嚴格。
在古琴的發源地陜西西安,蔡氏家族一直傳承著傳統髹漆工藝,其中古琴斷紋髹漆工藝在全國更是鳳毛麟角。傳承歷史可追溯至清末,第一代陳得歡是當地修復古寺廟、修復佛像的木匠,擅長用金箔、硃砂等顏料做彩色漆藝繪畫,在斫制古琴時總結出了斷紋髹漆工藝;第二代陳文慶跟隨父親陳得歡學習髹漆技藝並傳兒子第三代陳日標;陳日標傳外甥第四代蔡志紅;再傳子第五代蔡偉藝。
古琴的斷紋,也會根據漆面乾燥程度和時間,溫度等不同而産生變化。以不影響音色,並對音色有幫助為宜。好的斷紋使古琴外表美觀,有藝術感,增加賞玩和收藏價值。還能使得古琴音色通透,製作斷紋過程中的礦粉的加入,可以增加音色中的金石味。
古琴斷紋最初是歲月在古琴的髹漆工藝上所留下的刻痕,它隨著琴胎及漆層的縮漲而發生變化,錯落有致,幻化萬千,為探賾古琴的斫造工藝留下了重要線索,也為古琴的鑒賞增添了無窮的魅力。斷紋漆層與音色呈現的干系甚重,對琴音的穩定持久發揮著至為關鍵的作用,往往上百年的古琴方可出現斷紋。蔡氏家族的古琴斷紋髹漆工藝可將新琴呈現多種不同紋裂,主要有:蛇腹斷、梅花斷、龍鱗斷、冰裂斷。
古琴斷紋髹漆技藝不僅呈現著一種歲月的美感,同時又可令琴音松透古雅,增添魅力。各種斷紋交錯層現,令古琴的琴面錯落斑駁,盡顯歲月沉澱之感,于琴音之外,為古琴增添了視覺和音色上的無限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