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非遺

西安市的市級非遺項目——傳統鋦瓷技藝

發佈時間:2021-10-22 13:51:11 | 來源:西安市文化和旅遊局 | 作者: | 責任編輯:閆景臻

鋦瓷是一種傳統手工技藝,也是非物質文化遺産。1月5日,在西安市民樂園文化街的瑞豐堂裏,操持著非遺技藝的段煒剛梳著小辮,在工業風撲面而來的工作臺前叮叮噹當敲打鋦釘。他正在鋦補一件民國時期的青花茶盞,裂紋的茶盞經他之手又煥發出新的美意。

鋦一件民國的青花茶盞,手裏裂紋的茶盞被縫合出獨特的美意,修補了破碎的器物也修補著惜物之心。

鋦瓷人段煒剛用牙醫使用的牙機打孔,老一輩鋦匠用“金剛鑽”打孔,科技讓設備更趁手,手藝也越做越精細。

段煒剛欣賞自己剛剛修復好的瓷器。

俗語“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説的就是鋦瓷的手藝,瓷器經由練泥、制胚、施釉、繪彩、窯燒,道道工藝錘鍊而成,雖堅硬耐磨,但致命弱點是易碎。鋦瓷的出現是因為過去瓷器比較金貴,普通人家對其珍惜,損壞以後捨不得扔,於是倒逼匠人們開始琢磨如何修補瓷器,起初是節儉生活的體現,後來演變成了一種專門的手藝,讓破碎的瓷器在鋦匠手中得以重生。

段煒剛説:“以前鋦瓷是實用手藝,現在只能算是裝飾了。如今一般人不會刻意鋦補修復普通瓷器,但凡送我這來的,都是有故事的。”

段煒剛正在鋦一件民國的青花茶盞,手裏裂紋的茶盞被他縫合出獨特的美意。

段煒剛正在鋦一件民國的青花茶盞,手裏裂紋的茶盞被他縫合出獨特的美意。

為瓷器安裝鋦釘。

段煒剛正在鋦一件民國的青花茶盞,手裏裂紋的茶盞被他縫合出獨特的美意。

段煒剛正在鋦一件民國的青花茶盞,手裏裂紋的茶盞被他縫合出獨特的美意。

鋦釘是鋦瓷手藝的精髓,段煒剛鋦瓷的鋦釘主要以銀、銅為材質,用壓床做成素面銅條,再用剪刀剪出柳葉狀鋦釘。如果客人有特殊要求,或者遇到特別珍貴的瓷器,鋦釘的花紋圖案也可根據瓷器鋦處的圖案或者客人的意願來做,花朵、翔雲等吉祥圖案比較常見。素面鋦釘段煒剛喜歡敲打些錘紋上去,他説:“每一種手藝都得有自己的靈魂,既然是純手工就讓它有自己的風骨。”

為瓷器安裝鋦釘。

鋦瓷前,段煒剛會仔細檢查瓷器的裂痕、茬口、對縫,根據瓷器的紋飾結構以及樣式和殘損的點位,定好鋦釘數量和位置。然後用牙醫使用的牙機打孔。老一輩鋦匠用手拉的“金剛鑽”打孔,如今科技發展也讓鋦匠們的工具更新換代,有了更精良的設備,鋦瓷的手藝越做越精細,鋦釘也越做越小。段煒剛説:“行內炫技時,就打芝麻釘,單從這名字就能看出鋦釘有多小,越小越考驗手藝。”

製作鋦釘。

打孔是對鋦瓷人的一大考驗,每件瓷器的厚度、硬度都不相同,大多只有1—2毫米厚,打孔的分寸,全靠經驗的積累,不能太深,也不能太淺。深了,容易打穿瓷器,淺了,鋦釘不牢固。段煒剛判斷孔是否打好,完全憑手感的溫度,他説:“這不好形容,但我的手能感覺到。”

為瓷器口加銀邊。

製作鋦釘。

鋦瓷的最後一步是上鋦釘。鋦釘的韌性和製作鋦釘的水準,決定著鋦補器皿的使用壽命。當鋦釘在器物上成為裝飾,經過反覆敲打,與器物融為一體後,就是涅槃的時候。

當鋦活比買一件新瓷器更貴時,鋦瓷的技藝將一層又一層的時光定格在了瓷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