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非遺

西安市的市級非遺項目——魏氏霸王針點穴推拿技藝

發佈時間:2021-10-21 09:42:04 | 來源:西安市文化和旅遊局 | 作者: | 責任編輯:閆景臻

針灸、推拿、點穴、正骨……手起手落間,頭痛、鼻炎、頸椎不適等常見病都得到了立竿見影的緩解。行醫四十載,被魏師傅這手“絕活”治好的病人不計其數,大到疑難雜症,小到感冒發燒,他高超的醫術,為無數人挽回了健康甚至生命。

與醫結緣練就“十八般武藝”

今年57歲的魏戰勝是魏氏霸王針點穴推拿技藝的第五代傳承人。魏戰勝説,這套技藝源於清末宮廷御醫王郎中,他吸收歷代針灸點穴推拿手法的精髓後創立。王御醫專為皇帝貴族診治病痛,其隨身藥童魏宗獅耳濡目染,學得其中精髓,掌握了這套中醫治療手法。“後來戰亂爆發,魏宗獅流落西安魚化地區漳滸寨村,開設魏氏霸王針點穴推拿診所,歷經我太爺爺、爺爺、父親幾代傳承人,將這套技藝保留至今。”

1962年,魏戰勝出生於這個醫藥世家,在祖輩熏陶下,魏戰勝十四五歲就開始跟隨父親看病問診。“最初,我只是想靠著這門手藝傍身糊口,但沒想到越學越深、越學越喜歡,一發不可收拾。”魏戰勝回憶説,自己第一次給人治病的時候,病人正躺在床上痛得直叫,“我上去給他扎了幾針後,病人很快就不痛了,這種滿足感和自豪感,讓我有了學好這門技藝、造福更多人的動力。”

行醫四十載,在無數次看病問診中,魏戰勝總結出眾多經驗良方,也對自家這套技藝有了更深的認知。他説,魏氏霸王針點穴推拿技藝之所以能被評為非物質文化遺産,就是因為它與一般性的中醫治療手法有所不同。“我國古代有‘十八般兵器’、‘十八般武藝’之説,一般人都只會這兵器或武藝中的一樣,而魏氏技藝是將針灸、推拿、點穴、正骨混為一體,集民間中醫之大成,同時周易、武功、醫療三者兼學,一個人練就十八般武藝。”

魏戰勝笑言,自己出門治病的時候,如果沒帶針就用手,或者用腿、膝蓋、腳,全身上下的每個關節都可以用來治病。聊到這裡,他突然對記者説:“你頸椎是不是不舒服,我來給你治治。”

背對坐下後,他雙手立即按上記者的脖子,準確找到一塊凸起的骨頭按了按,隨即猛然用胯骨撞向記者背部,只聽頸部骨頭一聲脆響,頓時覺得脖子鬆快了許多。這用胯骨治病的絕活,讓人不由得嘖嘖稱奇。

如今,魏戰勝這手精湛的醫術已被兒孫學了大半。“我兒子十六七歲就跟著我行醫,從軍醫大學畢業後,已從事這門技藝十餘年。”而最厲害的還是他十歲的小孫子,“5歲就會給人扎針了,現在看病問診已經像模像樣,真是長江後浪推前浪啊”,談起小孫子,魏戰勝一臉自豪。

除了兒孫的家族傳承,魏戰勝還先後收了9個徒弟,他們常在醫館幫忙、學習,現今已能獨當一面。他説:“這麼好的醫術,絕不能在我們手裏斷了代,我要將它發揚光大,讓更多人從中受益。”

精湛醫術創造無數醫學奇跡

每救助一位病人,都讓魏戰勝感到救死扶傷的自豪。正是這種自豪促使他不斷鑽研、不斷進步,成了西安小有名氣的中醫,找他治療的病人不計其數。

強女士是魏師傅九個徒弟之一。她拜師學藝的原因,就是魏師傅治好了困擾她已久的腳疾,讓她得以正常行走,感激之餘,強女士也萌生了學好手藝治病救人的想法。

“我腳腕扭傷後留下了後遺症,漸漸不能下地走路,去了很多家醫院,都説韌帶拉傷過度,已經失去彈性,治不好了。”想到後半輩子只能這樣跛著,強女士實在無法接受。經人介紹,強女士找到了魏戰勝。“剛到師傅這裡的時候,我只能走100米,後來師傅對我進行蜂療,配合著吃藥,八個月後,我的腳就完全恢復了,走路完全沒有障礙。”病治好後,強女士被師傅高超的醫術深深折服,一心拜在了魏戰勝門下,這份奇妙的師徒緣分也成為魏戰勝醫館的一段佳話。

行醫四十年來,像強女士這樣被醫生“判死刑”的疑難雜症患者,魏戰勝救了不知多少個。2006年左右,西安北郊幾位陌生人突然造訪,手拿著病母的所有檢查資料,懇請他救治。這位老太太已經在醫院住了十幾天,昏迷不醒,醫生下達病危通知書,説她只有一個星期左右的壽命。眼看救治無望,兒女們便將老太太拉回家準備後事。但奇怪的是,老太太一直沒有咽下最後一口氣,這讓兒女們又燃起了救母的希望。聽聞魚化寨有位“神醫”,他們便求到了魏戰勝門上來。

“我仔細看了報告,這上面列的所有病症,沒有一條能致人死亡呀。我就對他説,你把你母親拉來讓我看看。”魏師傅回憶,那天兒子剛好也在醫館,父子倆就齊上陣為老太太看起診來。

看過老太太的面容,魏師傅心裏有了數,立刻為病人扎了三針。“我對他們説,明早老太太要是痛得叫喚,那就是還有救,你們再拉來我繼續治。”隔天清晨,老太太果然痛得直叫,魏戰勝便繼續施針。十三天后,老太太已經痊癒去趕廟會了。自此,魏戰勝在西安北郊聲名遠揚,還落了個“死人能救活”的綽號。

救死扶傷之餘,魏戰勝總在思考,如何才能實現“中醫復興”。他説,譽滿中外的中國醫學、中國京劇、中國畫,被世人稱為“中國的三大國粹”,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具代表性和最富獨特內涵的文化遺産,它雖古老,但絕不落後。“但是,現在國內的很多醫生都不懂‘望聞問切’、‘一針二灸三湯藥’、‘痛則不通,通則不痛’等中醫經典治療理論,實在令人扼腕嘆息。”

中醫學的發揚光大,有賴於中醫人的代代相傳,魏戰勝呼籲,希望更多人加入到保護中醫醫學、繼承發揚中醫特色的隊伍中來,不讓這顆傳承了千年的文化明珠蒙塵。

中醫傳承之路,道阻且長。魏戰勝説,自己和兒孫,都願意把一生奉獻給中醫事業。“現今,國家對中醫發展越來越重視,在當下這個充滿機遇和希望的時代背景下,相信博大精深的中醫也將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