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非遺

西安市的市級非遺項目——崔氏龜茲鼓樂

發佈時間:2021-10-21 14:40:17 | 來源:西安市文化和旅遊局 | 作者: | 責任編輯:閆景臻

在戶縣有一句民謠叫做:“嗚哩嗚哩啪啪,前面走著龜茲”。咱今天就來説説這個龜茲。

龜茲(qiuci),戶縣方言叫做guizi。是戶縣民間祭祀、婚喪嫁娶等禮儀場合演出時所演奏的一種鼓樂,傳承這種民間藝術的是戶縣大王東村的崔氏龜茲鼓樂班社。

龜茲鼓樂,起源於古龜茲國,龜茲鼓樂前身是專為佛教僧徒們誦經伴奏的音樂,也供皇室家族欣賞,很受龜茲國人們敬仰。崔氏龜茲鼓樂先祖原為西域龜茲國的樂人,主要演奏佛教音樂。秦時,西域高僧鳩摩羅什東遷至長安,在戶縣草堂寺傳經講學,崔氏先祖隨鳩摩羅什東遷,繼續為其演奏佛教音樂,並遷居落戶戶縣大王鎮,距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

到唐代,佛教事業在中原大地達到鼎盛時期,隨著佛事活動的興起,崔氏演奏的龜茲鼓樂,開始從寺廟流傳至民間。到了明清時代,龜茲鼓樂主要為府衙祭祀等禮儀活動奏樂。因此,崔氏家族歷朝歷代不種地,享受官府免稅免征政策。

據崔氏族譜記載,崔氏鼓樂已傳承七代,到現在,龜茲鼓樂在第七代傳人崔智慧的帶領下,依然為戶縣、周至、興平等紅白喜事演出。

大王東村的崔氏龜茲鼓樂傳承戶保存著老樂器和摘抄的工尺譜,並且家譜、傳承譜係清楚。由於宗教活動與宗教審美觀念的影響,又吸納了戶縣乃至關中地區的音樂特色,形成佛、道、俗融合的演奏風格和韻味,延續了崔氏龜茲鼓樂的生命力。在各種紅白喜事活動中,崔氏龜茲鼓樂參與維繫這些儀式的連續性與整體性。具有較高的民間音樂藝術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