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非遺

西安市的市級非遺項目——民間竹扎技藝

發佈時間:2021-10-20 08:44:47 | 來源:西安市文化和旅遊局 | 作者: | 責任編輯:閆景臻

d100.jpg

民間竹扎技藝距今有數百年的歷史,據記載,雁塔民間竹扎技藝起源於宋代河南鞏義市的和義溝經氏家族,1930年經家第十五代傳人遷到西安市雁塔區。經家為了生計就地取材,用空心毛竹編制竹筐、竹籠、笊籬、篩子等生活用具,換回生活必需品養家糊口。後隨著歷史的演變,人們對鳥蟲的愛戴熱潮加劇,經家在竹編的生活用具基層上發展到製作蟈蟈籠(螞蚱籠)、鳥籠等籠器。

d101.jpg

民間竹扎技藝工序複雜。需先構思大樣,畫樣,然後設計各點連接,套接,選料。用料必須採用秦嶺産的毛竹,直徑4毫米,竹節超過10釐米以上才可以用。製作時首先需要繪製作品圖樣,依照比例濃縮作品的尺寸,然後選用竹竿通直,竹節勻稱的竹子,經過裁料、打磨、打眼,部分材料須經浸水泡竹、火工彎曲、磨具定型,再將楔子涂膠扎進打好的小孔,露出部分扎入另一竹竿空心,如此榫卯連結,環環相扣,而製成精美的各式觀賞、實用器。

d102.jpg

民間竹扎技藝中即使簡單的作品也要十多個榫卯構件,複雜作品要二千至三千個構件。所使用的工具非常多,主要材料有毛竹、502膠、骨膠、橄欖油、竹釘等。民間竹扎技藝簡單的作品需要一兩天,複雜的作品往往一週一件甚至數月一件。

d103.jpg

民間竹扎技藝製作工藝嚴謹精緻,它使用空心竹竿為材料,經過裁料,按照實物造型,經過打眼,然後用竹棍扎進眼中,另外一頭扎進空心竹心,形成榫卯連結,環環相扣的竹製品。特別是竹竿彎曲技術利用水浸、熏烤、磨具定型,可將直桿竹子彎曲各種角度,是濃縮生活中的物品再現,結構嚴謹,立體感強,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極具觀賞價值。

d104.jpg

民間竹扎技藝將傳統木工的榫卯連接技術和竹扎彎曲技術相結合,製造出的古代亭臺樓閣,人物,動物,車船,蟈蟈籠,比例精確,形態逼真,工藝精湛,極具美感。作品分為為古建築、人物、動物、物品類等,深受群眾喜愛。民間竹扎技藝濃縮、模倣各種古建築、動物、器物造型,立體感強、造型逼真、栩栩如生,兼藝術觀賞價值和實用價值為一體。民間竹扎技藝已列入第四批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