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非遺

西安市的市級非遺項目——雁塔棉絮畫

發佈時間:2021-10-20 08:52:05 | 來源:西安市文化和旅遊局 | 作者: | 責任編輯:閆景臻

雁塔棉絮畫起源於陜西乾縣、鳳翔縣一帶,最早是在農村“布堆畫”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當地民間藝人喜歡在棉胎上裝飾吉祥圖案,後逐漸演變成以棉絮為主要原材料來製作圖畫的一個獨特的民間藝術品種。

雁塔棉絮畫——孔雀圖

棉絮畫以優質棉花為原料,經過高溫、藥物處理,進行染色,得到著色棉花。作畫時,先將畫繪于畫紙上,勾出清晰的部件輪廓,分解為大小部件,用著色棉花對不同部件進行底色層粘貼和覆著色層粘貼,再將製作好的部件粘貼于背景布上。做好的棉絮畫色彩豐富,形態生動逼真、栩栩如生,特別適用於花卉、翎毛類圖畫的製作,深受人民群眾的喜愛。

張寶蘭正在製作棉絮畫

談到雁塔棉絮畫,自然要提到為這項藝術的發揚光大作出貢獻的張寶蘭女士。張寶蘭的姥姥和母親都喜歡剪紙、布藝、棉絮畫,六、七歲時張寶蘭就跟隨姥姥、母親學習剪紙和棉絮畫。經她創新後的棉絮畫不但保持了中國畫濃淡相宜、虛實並重的筆墨韻味,更具有了浮雕般的立體效果。張寶蘭的棉絮畫非常受歡迎,她先後應邀前往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做巡迴藝術展,有多幅作品被美國、德國、法國、新加坡及我國香港、台灣的美術機構和個人收藏。1998年來我國訪問的美國前總統克林頓也收藏了她的棉絮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