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非遺

西安市的市級非遺項目——櫟陽木刻

發佈時間:2021-10-20 08:52:35 | 來源:西安市文化和旅遊局 | 作者: | 責任編輯:閆景臻

d7.jpg

櫟陽木刻工藝起源於秦朝。兩千多年前,秦國戰亂,民不聊生,人民群眾用木頭製造了各種戰具及獨輪車支援前線。唐朝時期,起初的戰具被投入到農業生産中;抗日戰爭中,這些獨輪車等木製品業發揮了作用。如今,雖然這些工具退出歷史舞臺,但是櫟陽木刻走上了工藝品的道路。

d8.jpg

櫟陽木刻採用桃木、梨木、楊木等硬質木料為原料。較國內其他地區的木刻,櫟陽木刻顯得更為大氣,局部線條粗細搭配、剛勁有力。在製作工序和方法上非常考究,從泡、蒸、放線、裁料、刨平、雕刻、打磨、上色等七道工序。如遇大件木刻如屏風還需安裝、上膠等工序。工藝講究、流程複雜、具有很高的藝術性,與實物相比,除同比例縮小外,和實物的做法完全一致。

d9.jpg

櫟陽木刻工藝的主要作品大到華清池門、西牌樓、各種車架子、獨輪車、犁耙農具、刀槍劍戟、戈予兵器;古今人物縮小雕像(太妃醉酒、唐明皇與楊貴妃 、千里走單騎,李世民)小到家居挂件、佩戴飾品、兵馬俑紀念品。將其掂在手中、置於案上,巧奪天工,賞心悅目。

d10.jpg

櫟陽木刻的內容,無論是人物還是動物,造型都優美大方,生動逼真,各有情態。特別是木刻鳳凰,從體態到神情,都給人一種惟妙惟肖,生動活潑的感覺。木刻字,主要以喜慶內容為主如招財進寶、福祿壽、喜慶有餘等等。

d11.jpg

櫟陽木刻工藝使用的是原生木質製作,淳樸自然,結實美觀、精巧細膩,既有觀賞價值,又有收藏價值,深受大家的歡迎和喜愛,被全國各地愛好者收藏。是一部展現歷史、傳承文化、教育子孫後代的活教材,用來回憶往昔、追憶前輩、傳承民族文化,教育子孫後代珍惜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