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非遺

西安市的市級非遺項目——形意六合刀

發佈時間:2021-10-20 09:49:08 | 來源: 西安市文化和旅遊局 | 作者: | 責任編輯:閆景臻

形意六合刀形意門中的一個主要傳統刀術套路,一百多年以來,此刀術套路以其刀法精練、攻防合理、注重實用、舒展大方而著稱於世,非本門弟子不輕易傳人。形意六合刀于2015年9月成為西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

起源發展 

形意六合刀在我國傳統武術中有著悠久的歷史,山西、河北、河南、西安等都有分佈。有文字記載,形意六合刀起源於明末清初,再糅合了當時形意拳真意後自成流派,形成了形意門中的一個主要傳統刀法套路。一百多年以來,此刀法套路越發的精煉。攻防合理、注重實用,以其舒展大方、上下纏繞、身刀合一而著稱於世。 

刀法特點 

形意六合刀具有形意拳和六合拳的基本特徵即:基本手法、步法、身法以及精氣神等特點。形意六合刀的特點為:纏頭裹腦、上下纏繞、身刀合一、猛劈猛砍、勇猛快速、氣勢逼人,充分體現刀如猛虎的特點。通過形意六合刀的鍛鍊,培養意志品質和道德情操,它還可以強身健體,提高身體素質。 

招數講解 

第一段

1、預備勢

並步站立,左手持刀,刀刃朝前,雙臂自然下垂,神態自然,目視前方。

2、起勢

(1)左腳向前上半步,右腳隨之跟進,雙腳分立,與肩同寬,腳尖向前,成開立步。

(2)在雙腳向前邁步的同時,雙手從腹前向左右兩側由下而上撩起,左手持刀,右手掌,手心向上。當雙手起至與肩同高時,同時向內向下回扣下按,掌心向下,頭要上頂,肩要松沉,氣沉丹田,呼氣,目視左前方。

要求:意念集中,手腳協調配合,有如臨陣戰鬥的氣勢。

3、懷中抱月

(1)身向左轉,同時右腿向後退半步,左腿隨之後提成左虛步,重心移至右腿。與雙腿移動的同時,左手持刀與右手同時從腹前向左右兩側由下而上撩起,掌心向上。當雙掌撩至與肩同高時,迅速回扣于腹前,右手在裏,掌心向內;左手持刀在外,刀刃朝前;右腿屈膝半蹲。

(2)上勢不停,右腿迅速挺膝伸直,左腿先提膝,後彈踢,力達腳尖,腳面要繃平,腿的高度要超過本人的腰。與此同時,右手從腰前向前向上架起,至前額上方止;虎口撐圓,指尖向左,掌心向前。在右手上架的同時,左手持刀沿逆時針方向由下而上,由前向後繞一個立圓,然後迅速落于左膝裏側,刀身上下垂直,刀刃朝前;右腿仍成半蹲雞腿步,支撐重心,左腳成虛步,目視前方,全神貫注,呼氣。

這個“懷中抱月”的動作,充分體現了車派形意的雞腿、龍身、熊膀、猴相的要詣和虛實相間、進中有退、欲進先退、包裹嚴密、開闔有度的技法特色。

4.上步柄擊

接上勢,左腳向前墊步,右腳立即跟進,成並步直立步;與此同時,雙手上提在胸前合併,左手持刀,右手幫扶在左手裏側,刀柄朝前,刀刃朝天,刀身平附在左臂上面,將刀柄從胸前向正前方沿水準方向猛力直擊,呼氣,目視正前方。

“上步柄擊”的技法,體現了車派形意的“渾身是拳”的技法特色和刃柄皆兵的打法,往往使對手防不勝防。

5、退步纏頭

(1)右腿後退一步,左腳隨之帶回,重心在右腿,成左虛步;在右腿後退的同時,左手將刀迅速交于右手,並立即向右下後方用力劈刀。

(2)在完成右後劈刀之後,右手持刀纏頭,左手護在胸前,掌心向內。

(3)當完成纏頭之後,刀向下向右後方律刀,右手持刀停于右胯的後下方,刀尖稍高於刀柄,刀身與人體成平行狀態。與此同時,左手從胸前外旋劈出,高與鼻平,左腳同時上步,成左立馬步(三體式步),左手與左腳上下垂直,呼氣。

“退步纏頭”充分體現了刀手並用,前後並打,防護嚴密的技法特色。

6、並步推擋

緊接上勢,左腳向前墊步,右腳緊跟上步,成並立步;與此同時,右手持刀上提,在胸前成橫刀,刀尖向左,刀刃朝前,左手用掌推在刀背的左側,雙手同時用力,成水準方向,向前推擋,目視前方,呼氣。

此招在步法上體現了形意門中“進步必先墊步,進步必有跟步”的步法特色,使下盤更加穩固,上下齊動,突出了一個“整勁”。

7、回身纏頭藏刀勢(1)接上勢,右腿後撤一步,身體隨即右轉360度,左腿隨之擺在右腿的後方,右腿再擺在左腿的後方,左腿迅速後帶,成左虛步;與此同時,右手持刀纏頭。

(2)當“纏頭”完成之後,右手持刀向下向右後方律刀,右手停在右胯的後下方,刀尖稍高於手腕,刀身與身體平行,與此同時,左掌掌心向內,從胸前向外翻滾劈擊而出,食指高與鼻平,同時左腳向前上步,成左三體勢步,左掌與左腳垂直,目視前方,呼氣。

8、裹腦藏刀勢

右手持刀,沿逆時針方向裹腦,左手成掌,護在胸前,掌心向內;與此同時,左腳向前墊步,右腿隨即向右前方上一大步,同時身體左轉180度,左腿向左後側擺步,成左橫襠步。右手在完成裹腦之後,將刀向左腋下藏刀,左手上架于頭左上側,掌心向上,虎口向右,目視前方,呼氣。

此招必須要體現包裹嚴密,身械協調,動作乾淨利落,速度快捷有力的特點。

9、並步劈鬢

右腳向右前方墊步,左腳緊接著跟進並步,雙腿屈膝半蹲;與此同時,右手持刀從左腋下向右上方劈出,以手腕為軸,以刀尖點擊,刀鋒與頭同高,目視刀鋒,呼氣。

此招要以巧勁為主,充分體現車派形意拳的拳勢精巧之特點,要力達刀鋒。

10、弓步栽刀

接上勢,左腿向左後方撤步,成右弓步;與此同時,右手持刀向上向後反挑,使刀尖調頭先行,向左後方反刺(栽刀),右手與右腳垂直,刀身與前額同高、平行。與右手持刀反刺的同時,左手五指捏攏,成猴爪拳,從右臂裏側向下向左向上反勾,手指朝上,目視刀鋒,呼氣。

此招是攻前顧後,右劈左刺的技法,充分體現了車派形意拳顧中有打,打中有顧,顧打一體的攻防技法特色。

11、轉身纏頭回身

(1)接上勢,右手持刀沿順時針方向劈刀,纏頭,同時身向右轉180度,隨之左腿向腿的正前方上一大步,右腿立即隨身體的右轉,迅速撤在左腿的後邊,支撐重心;左腿回帶半步,左手護胸前,目視前方,吸氣。

(2)右手持刀完成纏頭之後,落于右胯後下方,刀身與身體平行,刀鋒略高於手腕。與此同時,左腳向前上半步,成左立馬步;左手從胸前向前劈擊,手指高與鼻平,左手與左腳尖垂直,左膀前送、右膀後調,目視前方,呼氣。

此招包裹嚴密,攻前顧後,側身調膀,手腳相合。

12、提膝絞刀

(1)右腿伸直,支撐重心,左膝上提,腳尖下垂,身向右轉90度,同時右手向右側上方舉刀上刺,刀刃朝右,左手護在右臂裏側,目視刀尖,呼氣。

(2)右手腕裏扣,使刀鋒向下先行,刀刃向上,左掌護在右腕裏側,吸氣。

此招體現了車派形意拳的纏裹束蓄的身法、勁力、技法。

13、歇步扎刺

接上勢,左腳向前方墊步,身向前擁,右腳乘勢響前踐步,左腳隨之跟進,插在右腿的後邊,成右歇步,與此同時,右手持刀用力迅速向右前方扎刀,手心向上,刀刃朝天,刀鋒略低於手腕,右臂微屈,左手掌幫護在右腕裏側,力達刀鋒,目視前方,呼氣。

此招體現了拳勢精巧,發勁剛猛,全身上下束身如一的技法特色。

14、轉身裹腦藏刀勢

雙腿同時用力,身向左轉180度,成左橫襠步,重心在左腿;與此同時,右手持刀,沿逆時針方向裹腦,刀身緊貼身體繞一週,以腰為軸,向左擰轉腰胯,使刀的纏繞與腰胯的擰轉同步。在完成裹腦動作之後,右手持刀迅速向左腋下運作,刀背緊貼後背左側,刀鋒在上,左手向左上方撐掌,指尖向右,掌與頭同高,與左腳尖垂直,目視左前方,呼氣。

此招動作要勇猛快速,充分體現刀如猛虎的氣勢和內外相合的拳理拳法。

15、並步劈腰

接上勢,左腳支撐重心,右腳向前方上一大步,左腳立即跟進,成半蹲並步;與此同時,右手持刀從左腋下向右用力劈刀,刀身成水準,與腰同高,力達刀鋒,左手護在右臂裏側。目視前方,呼氣。

此招體現了車派形意的“斬截並用,渾身是拳,見空即打”的技法和雞腿、龍身、熊膀、猴相的身法。

16、歇步切刀

緊接上勢,左腳向左前方上一大步,腳尖稍內扣,右腳迅速跟進,落于左腿的後左側,成左歇步;與此同時,右手持刀,刀刃朝上,從背後沿身而上,過頭頂,從胸前由上而下用力向下切刀,當刀從頭頂落到胸前的瞬間,左手與右手密切配合,按壓刀背的前步上面,以加大刀刃下切的力度,目視刀身,呼氣。

此招要求手腳、身械協調一致,同時到位,力達刀刃,要充分體現包裹嚴密,攻前顧後,內外相合的特點。

17、並步推刀

緊接上勢,雙腿同時起立,身向右轉90度,右腿迅速向右前方上一大步,左腳立即跟進,成並立步;與此同時,右手持刀上提在胸前,刀身成左右橫向水準,刀背距胸30公分左右,左手成掌在刀背的左側,兩手同時用力,向正前方推刀,刀刃朝前,目視前方,呼氣。

18、轉身並步推刀緊接上勢,身向左轉180度,左腳先向前上一大步,右腳立即跟進成並立步;與此同時,右手持刀向後收縮,左手也隨著收縮,刀身仍成水準狀態,當刀身距胸30公分左右時,雙手同時用力,將刀猛力向前水準推出,刀刃朝前,力達刀刃,目視前方,呼氣。

此17、18勢兩次並步推刀,要充分體現意到、氣到、力到,前後兼顧,顧中有打,打中有顧的技法,不能顧此失彼,單純防禦。

19、纏頭裹腦回身

(1)右腳向前墊步,腳尖點地,左腳迅速上步,落于右腳的前面,與此同時,右手持刀裹腦,左手護在胸前,身體快速右轉180度。當右手持刀完成裹腦之後,使刀運作在左肋背後,成左腋藏刀,刀尖朝上,刀背貼後背的左側,左手上提在頭的左上側,目視前方,呼氣。

(2)隨著身體的右轉,右腿迅速向後撤步,左腳隨即向後帶步,成左虛步,重心在右腿。與此同時,右手持刀纏頭,左手迅速收在胸前;纏頭完成後,右手持刀下劈,落在右胯後下方,刀鋒略高於右手,刀身與身體平行,與右手持刀向下行的瞬間,左手快速從胸前外旋劈出,食指高與鼻平,左腳向前上步,成左立馬步,左手與腳尖垂直,目視前方,呼氣。

此“纏頭裹腦回身”的招法,必須充分體現快速、連貫、身械協調、左顧右截、包裹嚴密的特點。

第二段

20、上步劈刀

接上勢,左腳向前墊步,右腿緊跟上一大步,成右立馬步;與此同時,右手持刀,手腕外旋,使刀沿順時針方向繞立圓360度,迅速向前用力劈出,右手落于右膝的前上方,左手向下護在腹左側,左肘護左肋,重心在兩腿中間;力達刀鋒,目視刀尖,呼氣。

此招要做到“四象”包身、雞腿龍身,刀劈如猛虎,動作乾淨利落,氣勢逼人。

21、踐步滿頭切刀

接上勢,右腳向前墊步,左腳迅速向前方踐步,右腳立即隨踐步的縱勁快速跟進,落于左腳的左後側,成左歇步;與此同時,右手持刀,手腕外旋,使刀從背後向上,經頭頂而過從身前向下切刀,左手以掌按壓在刀背的前半部。刀刃成水準,低於膝關節,力達刀刃,目視左前方,呼氣。

此招要手腳協調,快打猛攻,做到心到意到,氣到力到之內三合的要求。

22、纏頭裹腦回身

(1)接上勢,右腳向前墊步,腳尖點地,左腳迅速上步,落于右腳的前面;與此同時,右手持刀裹腦,左手護在胸前,身向右轉180度。右手持刀完成裹腦之後,使刀運作在左肋背後成左腋藏刀勢,刀鋒朝上,刀背緊貼背的左側;左手上護頭的左上側,虎口向右,目視前方,呼氣。

(2)隨著身體的右轉,右腿迅速向後撤步,腳立即回帶,成左虛步,再隨即向前上步,成左立馬步。與此同時,右手持刀纏頭,並向下劈刀,手落于右胯的後下方,刀鋒略高於手腕,刀身與身體平行。當右手持刀下劈的瞬間,左手快速從胸前外旋劈出,食指高與鼻平,左手與左腳尖垂直,目視前方,呼氣。

第三段

23、並步扎刀

接上勢,左腳向前墊步,右腳立即跟進,成半蹲並立步;與此同時,右手持刀上提至腹前,左手迅速護在右手腕裏側,隨即雙手同時用力,將刀水準向前猛力直刺扎刀,刀鋒與胸腹同高,力達刀鋒,目視前方,呼氣。

此招要充分體現一個“整勁”,即手腳齊至,雙手合力,做到形意“六方”的工、順、勇、疾、狠、真。

24、右步撩刀

接上勢,身向右轉90度,同時右腳向後跨一步;與此同時,右手外旋,使刀刃朝天,隨即右手沿逆時針方向繞一個立圓,刀鋒由左向右、向下、向上、向前撩刀。當刀鋒由下而上、向前時,右腳迅速向前上一大步,刀刃成水準,與口同高,手護在右腕裏側,雙腿成右立馬 步,力達刀鋒,目視前方,呼氣。

25、左步托刀

接上勢,身向左轉90度,同時右腳迅速回帶在左腳前,腳尖目點地,隨即右腳再向前墊步,左腳快速向前上一大步,成左立馬步;與此同時,右手持刀,手心向上,刀刃朝天,由前向後、由上而下、由後向前沿順時針方向繞一個立圓。當刀鋒由下而上的瞬間,左掌迅速托在刀背的前半部位,使刀刃成水準,與口同高,力達刀鋒,目視前方,呼氣。

26、右步撩刀

接上勢,身向右轉90度,左腳回帶至右腳前,腳尖點地,再迅速向前墊步,右腳緊跟向前方上一大步,成右立馬步;與此同時,右手持刀,手腕外旋,刀刃朝天,沿逆時針方向繞一個360度的立圓,成右立馬步撩刀,刀刃成水準,與口同高,左手護在右腕裏側,力達刀鋒,目視前方,呼氣。

此24、25、26三個招法的步法,充分體現了欲進先退、穩紮穩打的技法,刀法則體現了去也打,回也打,全身束身如一,手腳並用,身械協調的拳理拳法。

27、換步橫擋

接上勢,左右腳同時原地起跳,前後互換位置,成左前右後,雙膝微屈;與此同時,左右手腕同時內旋,並向左右分開,與肩同寬,使刀身成左右水準狀橫擋在胸前,距胸一尺左右,並有向前推擋的勁力,力達刀刃,目視前方,呼氣。

28、纏頭裹腦回身

其動作要領與“第19”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