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書畫裝裱修復技藝是一門綜合性的整體藝術——自古就有“三分畫七分裱”之説!
裝裱揭裱技藝歷來是與書畫藝術相伴而生、共存發展,作為中國獨特的藝術形式,傳統裝裱揭裱技藝起源於春秋,雛形于兩漢,成制于魏晉南北朝,興盛于唐宋;從有明確史料記載的魏晉南北朝開始,至今也有1600多年的歷史。
裝裱素有“書畫衣冠”之稱,揭裱更被譽為延壽千年的“書畫司命”之道。中國古代的許多文物墨寶之所以流傳至今,其主要原因應歸功與歷代裝裱高手的揭裱修復。
余江葦傳承祖輩“元典裱”的理念——用經典引領時尚,採用古今結合、南北結合,集古鑄新,藝兼眾美;從有明確家譜記載的清朝嘉慶年間開始,至今已有180多年的歷史。
第一代傳人余清新先生,是當地有名的書畫郎中;第二代傳人余中海先生,善於揭裱古字畫;第三代傳人余廷俊(相臣)先生,民國時期寶雞市著名的裝裱師;第四代傳人余西山(華鋒)先生,從1962起至今從事裝裱揭裱50多年,裝裱作品逾萬幅。
第五代傳人余江葦從7歲跟從父母學習裝裱,在30多年的學習實踐中立足傳承、不忘創新——“中和之美”“中和南北”:使得因不同地理、氣候與文化土壤而形成的迥然不同的裝裱技法、風格與流派相得益彰,拓展了裝裱藝術文化的新空間。傳統書畫裝裱修復技藝已被收錄為陜西省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