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非遺

西安市的市級非遺項目——關中事酒釀造技藝

發佈時間:2021-10-20 11:04:03 | 來源:西安市文化和旅遊局 | 作者: | 責任編輯:閆景臻

“事酒”自古就有,《周禮·天官酒正》中有“辨三酒之物,一曰事酒,二日昔酒,三曰清酒”的説法。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在《宿紫閣山北村》的詩中寫到:“晨遊紫閣峰,幕宿山下村,村老見余喜,為余開一樽。”所以“事酒”既是方言也是古語,通俗講就是農村紅白事或蓋房、過節時所喝的酒。在長安、鄠邑、周至農村,每逢過事,尤其是紅白喜事,都有喝“事酒”的習俗。

自商周時代,中國獨創酒曲複式發酵釀酒法之後,釀酒技術完全成熟,並已形成分類。《詩經·風·七月》記載:“六月食鬱及,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剝棗,十月獲稻。為此春酒, 以介眉壽。” 《伐木》曰:“伐木于阪、釃酒有衍。”這種釀酒方法就一直流傳至今。長安的“事酒”採用的就是這種工藝,雖然沒有具體文獻記載“事酒”起源於哪一年,但這個民俗流傳至少上千年的説法,在學界是沒有爭議的。

釀造“事酒”取材很廣,麥子、雜糧、大米都可以。所以根據材質不同,也叫“黃酒”或“米酒”。時至今日,“事酒”的釀造技藝在長安、鄠邑、周至一帶的村莊裏還有保留,只是會做的人越來越少。主要是因為“事酒”産量小,成本太高。

長安區東大附近的郭村靠近太平河,自古就種植水稻,當地人做“事酒”是祖祖輩輩傳下來的。具體年代説不清了,只是説爺爺的爺爺就一直在做酒。據説,最盛的時候家家都做,滿村飄香。

酒曲有大酒曲、小酒曲之分,是以小麥為主料發酵製成,事酒之所以滋味不盡相同,全在這酒曲中配料的選用,據説配料中有二三十種中草藥。

“事酒”也分三等。對不太懂酒的人來説,新釀的酒顏色淺、清亮,味道較淡,適合他們。對於了解一點事酒的人來説,放一段時間的酒色深一些,再帶點米,口感濃一些。對於一些老喝家,酒擺上來,看一眼就知道酒的時間長短,聞一下就知道曲是大曲還是小曲、釀酒師的水準如何。他們要喝的就是顏色深、米多、度數高的,喝起來醇香、帶勁。

關於“事酒”,民間流傳這樣一個故事:幾十年前,在大雁塔南邊土坡上,有一個老漢賣黃酒,招牌上寫“三碗繞塔倒”。意思是喝了三碗他的酒,人繞著大雁塔轉三圈就會醉倒,如果不倒,酒錢不要。看到招牌,路人好奇,一些小夥子就來挑戰。有小夥子喝了三碗,去繞塔,不成想還真就醉倒了。從此老漢的黃酒就出名了。

由於“事酒”製作相對方便,度數低,男女老少皆宜,所以在以前是很受人喜歡的。就是現在,事酒在長安和鄠邑的農村還是很有市場的。戶縣的事酒雖與長安的有些區別,但也都是大同小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