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非遺

西安市的市級非遺項目——高陵韓氏骨外傷正骨和制藥技藝

發佈時間:2021-10-19 13:37:50 | 來源:西安市文化和旅遊局 | 作者: | 責任編輯:閆景臻

高陵韓氏正骨制藥技藝起源於清同治年間,其中正骨技藝是其高祖韓明輝得自藏傳佛教高僧真傳,正骨制藥技藝是其獨創。據韓氏正骨制藥技藝傳人介紹,當年韓明輝為醫行道,曾入川進藏,遍訪名醫,後遇喇嘛高人傳其正骨醫術。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韓氏家族傳承人不斷改進技藝提高治療與醫藥水準,使其成為今天在當地民間極有影響的正骨制藥品牌。

韓氏骨外傷正骨療法,是在採用傳統中醫保守療法的基礎上形成的套富有成效的獨特治療方法。其手法和藥物雙管齊下,通過拔伸、推摩接茬、復位、小固定、內服外敷家傳自製的接骨散、活血散、活血消腫止痛膏等方法治療各種骨外傷。

韓氏骨外傷正骨,對於肱骨、股骨骨折以及受外力衝擊和筋腱收縮造成骨茬錯位隆起進行復原,手法摸位準確,在醫治中,採取抻拔、按摩對茬、捋平、正骨等手法致其平復,再配以自製復骨傷藥,採取夾板等方式固定即可。對於因受外力造成的骨體破碎等傷害性嚴重的骨段進行碎骨復原、險坑復起,其治療時,抻摸碎骨,推拿端整,對接正位、固定,再配以自製止痛散、活血散、接骨散。整個治療過程不動刀,不手術,即治即走,方法簡單易行,治療安全方便,收費價格低廉,不僅為傷者減輕身體痛苦,而且為傷者減輕了家庭經濟負擔。

韓氏骨傷用藥為自製成藥,其制藥有內服用藥和外敷用藥兩類。內服用藥原料主要有地龍(即蚯蚓)、土鱉(即簸箕蟲)、青蛙以及降真香、乳香、紅花、麝香、當歸、五加皮、大三七等,對要入藥的活物按照其藥理藥性對環境、季節、製作上的要求與講究進行抓捉,然後研磨成粉末,與其他藥物一起製成用於粉碎性骨折、一般骨折、跌打損傷的韓氏骨傷用藥。外敷用藥主要由五加皮、丁香、川椒、海桐皮、樟腦、川芎、當歸等配製而成。在治療患者時,視患者骨外傷輕重程度,採取加減藥物用量的辦法,服用韓氏自製內服劑和外敷用藥。

韓氏骨外傷治療需要藥碾槽、單人床、酒精燈、竹夾板、調藥碗、石姜窩、篩籮、銅鍋、土爐、戥子、擂缽等基本用具。

韓氏骨外傷正骨制藥技藝在當地縣誌有記載,其創始人一生行醫救人,“救死扶傷,盡善盡美盡終",醫德高尚,“只賣信譽不賣錢”,譽馳多省地,足跡遍及關中各地和陜南、陜北及西藏部分地區。救治患者無數,在百姓中影響極大,口碑甚佳。

韓氏骨外傷正骨制藥技藝也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做出過貢獻。在解放陜北的戰役中,受在陜指揮的中國共産黨高級領導人習仲勳委託,地下黨人接韓氏為解放軍傷病員接治骨傷、刀槍創傷。在解放陜西高陵、涇陽的永樂塔寺戰役後,韓家成了臨時救護所,住滿了需要救治的傷病員。韓氏也曾為駐軍領導幹部、進藏為西藏軍分區領導治傷。抗美援朝時為大批赴朝參戰回國療傷的幹部、戰士治療骨傷、刀槍創傷。

韓氏骨外傷正骨和制藥技藝是中華民族醫藥原生態傳承保護下的一門獨特技藝,它採用中醫的傳統正骨手法,以民間傳統中草藥秘制中藥製劑,傳承和保護了中華民族中醫骨外傷的傳統技藝,弘揚和發展了中華民族傳統醫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