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非遺

西安市的市級非遺項目——戶縣北鄉鑼鼓

發佈時間:2021-10-19 13:39:51 | 來源: 西安市文化和旅遊局 | 作者: | 責任編輯:閆景臻

戶縣北鄉鑼鼓是指戶縣北部鄉村表演的傳統鑼鼓藝術形式。北鄉鑼鼓主要集中在屬於三個城隍社的村子。其中大王鎮主要有:大王東村、大王西村、梧村、小王店村、兆倫村、鑿齒村、王守村、龍臺坊村、宋村、康王村等。渭豐鄉主要有:留南村、定舟村、元村、渭曲坊村、祁村等。澇店鎮主要有:三過村、余姚村、馬營村等。蒼遊鄉主要有:文義村、振華威村、什王村、衙道村等。甘亭鎮主要有:孝義坊村、崔村、郭村等。

h26.jpg

圖注:戶縣北鄉鑼鼓表演(陜西省藝術館)

戶縣北鄉鑼鼓起源於唐代宮廷音樂,發展于宋元,自明代以來,廣泛用於當地迎祭城隍活動。北鄉鑼鼓的樂器由鼓、鐃、號、銅鑼、夾子、梆子、堂鼓等組成。鼓譜主要有“鳳凰三點頭”、“十樣景”、“一串鈴”、“走鼓”等。表演時,數十面,甚至上百面鑼鼓氣勢雄壯,聲震山河。

h27.jpg

圖注:戶縣北鄉鑼鼓表演(陜西省藝術館)

戶縣北鄉鑼鼓與祈年、社祭、逐疫、慶豐收以及迎神報賽等古老習俗相生相伴,歷經數千年,一直沿襲至今。在戶縣北鄉,村村都有世代傳承的鑼鼓社,鑼鼓社都有主事的鼓頭。春節期間,各村鑼鼓表演異常活躍。鑼鼓表演是當地群眾歡慶豐年或禳災逐疫的主要形式。北鄉鑼鼓還有一個重要的功能,就是迎祭城隍。北鄉的五十多個自然村在歷史上形成了三個城隍社。三個城隍社每年都要定期迎送和輪流祭祀城隍。在迎送城隍活動中,送神和迎神的村子都要組織規模宏大的鑼鼓隊伍。城隍到達迎神的村子後,該城隍社的所有村子都要組織鑼鼓隊前去送錢糧。一年一度的迎祭城隍活動是北鄉鑼鼓表演,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人數最多的鑼鼓演出活動。

h28.jpg

圖注:戶縣北鄉鑼鼓表演(陜西省藝術館)

戶縣北鄉的很多村子在春節期間都有賽鼓的傳統。賽鼓活動一般先由一方到對方村子打鼓挑戰,對方回應後到約定的地點進行比賽,或以固定的路線進行巡遊表演比賽。賽鼓活動少則三天,如遇到雙方陣勢和水準不相上下,群眾熱情高漲時,往往賽鼓六七天仍不罷休。陣地賽鼓以鑿齒南村和鑿齒西村最有代表性。比賽期間,雙方都到比賽場地安營紮寨,比賽晝夜不停,異常激烈,最長的一次比賽持續七天之久。巡迴表演比賽以振華威、文義村和顯落村三村最為有名。比賽期間,三村的鑼鼓隊在三村之間晝夜穿梭,往返不停,同時用以對聯相互諷刺挖苦,氣氛緊張激烈而有趣。

h29.jpg

圖注:戶縣北鄉鑼鼓表演(陜西省藝術館)

戶縣北鄉鑼鼓保存了豐富的歷史、文化、民俗、宗教、音樂等重要資訊,具有很高的學術研究價值。由於社會變遷和強勢文化的衝擊,戶縣北鄉鑼鼓的傳承面臨巨大困難,保護這一古老的民間藝術已刻不容緩。戶縣北鄉鑼鼓已列入陜西省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