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非遺

西安市的市級非遺項目——周至殿鎮八卦鑼鼓

發佈時間:2021-10-19 13:41:17 | 來源:西安市文化和旅遊局 | 作者: | 責任編輯:閆景臻

h36.jpg

周至殿鎮八卦鑼鼓原名“殿鎮老鼓”。據傳,八仙得道成仙之後,在樓觀臺探究八卦易理,窮究天地奧秘,在推演八卦時,形成了殿鎮老鼔的雛形——八卦陣鼓。在漫長的發展演變過程中,樂器不斷增加,演技不斷提高,至唐朝時,八卦陣鼓發展成殿鎮老鼔,後更名為八卦鑼鼓。

h37.jpg

自唐朝起,殿鎮村就存在著東、南、西、北四個社火會,每個社火會都有一個八卦鑼鼓隊。本村一年立四次古廟會,農曆二月初二為龍王廟會,四月初一為關公廟會,七月初十為元始臺廟會,十月初一為四古社小廟會。每年正月十五和四次廟會期間,各社火會都要朝廟拜神,並要耍社火,表演八卦鑼鼓。

h38.jpg

殿鎮八卦鑼鼓是大型綜合節目,表演時以一面大鼓做為太極,兩面中鼓象徵兩儀,四面鏜鑼吻合四象,八面小鼓暗喻八卦;另有八面桶鼓、八副小鉸、八副小鑼、八個手鼓、三十二副大鐃象徵著六十四卦象。整個鼓陣規模宏大,表演人員大都在160人左右,鑼鼓敲打起來,恰似平地春雷,聲震山嶽。其鼓譜“長經鼓”、“十樣景”獨具一格,快慢有致,層次分明,剛柔兼濟,具有很強的藝術表現力。

h39.jpg

周至殿鎮八卦鑼鼓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大膽創新,不斷豐富其表演內容,增加了彩傘舞、擺綢舞等民間舞蹈形式,使八卦鑼鼓表演更加豐富多彩,瑰麗多姿。

h57.jpg

周至殿鎮八卦鑼鼓演出花費較大,受經濟條件的影響,民間演出場次較少,且演出人員付出大,掙錢少,人員流失嚴重,需資金支援。周至殿鎮八卦鑼鼓已列入陜西省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