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非遺

西安市的市級非遺項目——終南山鍾馗信仰民俗

發佈時間:2021-10-19 13:45:05 | 來源:西安市文化和旅遊局 | 作者: | 責任編輯:閆景臻

鍾馗文化源遠流長,世界上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鍾馗信仰。鍾馗所代表的正氣、正義和福氣,是構建和諧社會的精神基礎。鍾馗文化已隨“中國端午節”成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的重要內容,由西安鍾馗故里歡樂谷度假村申報的《終南山鍾馗信仰民俗》于2011年入選陜西省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

傳説,當年函谷關總兵尹喜見到紫氣東來,老子騎青牛而至,便拜老子為師,辭官隨老子沿秦嶺終南山神仙路西行,晝行夜宿,不幾日來到將軍山下,只見此處祥雲繚繞,四季如春,溪流縱橫,魚翔淺底,百鳥爭鳴,龍飛鳳舞,牡丹競放,泉水叮咚,真乃世外桃源,老子抬頭望時,只見一巨石十分奇異,如有人形,豹頭環眼,鐵面虬鬢,一手執劍,一手執扇,五蝠飛舞,正氣浩然,不盡嘆到:“道可道,非常道,宇宙造物,天地之始,萬物之母,欲觀其妙,常有也,鍾馗鍾馗賜福鎮宅,中榜得魁,真神也……。”洋洋灑灑五千言,由尹喜記錄,世謂之《道德經》是也。

後老子與尹喜結草阿福泉,馬放南山,老牛坡放牛,南山不老松下講道,發現終南捷徑後清涼山講經,樓觀臺煉丹,鑄南山鐵案,享南山之壽,是謂道教之祖庭,鍾馗之故里,天下第一福地也。

唐朝時的終南山進士鍾馗,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賜福鎮宅聖君”,是傳統諸神中唯一的萬應之神,有求必應。挂鍾馗畫是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中國端午節”和“中國春節”的重要內容,家中挂鍾馗畫並給自己敬重的人送賜福鎮宅鍾馗畫自唐朝至今非常盛行,如今世界上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鍾馗信仰。

鍾馗者,姓鐘名馗,古有扈氏國終南山人也,生於甘而居於泉,武讀傳家,文武全修,豹頭環眼,鐵面虬鬢,相貌奇異,經綸滿腹,剛直不阿,不懼邪祟,待人正直,肝膽相照,科考奪魁,狀元不及,抗辯無果,報國無門,舍生取義,皇以狀元職葬之,托夢驅鬼愈唐明皇之疾,封“賜福鎮宅聖君”,詔告天下,遍懸《鍾馗賜福鎮宅圖》護福祛邪魅以佑平安。

鍾馗主要神位有福、祿、壽、禧、判、子、妹、文、武、財、酒、門、花、天、魁等,其可迎福納祥、賜福祛邪、鎮宅佑安。鍾馗神威:賜五福,斬五毒。人們信奉:聖君鍾馗,賜福鎮宅,中榜得魁;鍾馗真神顯,送來福祿壽禧安!

王寬喜是鍾馗信仰民俗的重要傳承人,係明代“天子之師”文學家、戲曲家、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眉戶曲子”重要創始人、《鍾馗傳》的作者王九思的十四代後裔,1964年生於陜西省西安市戶縣,漢族,1981年畢業與戶縣第一中學,高中文化程度。畢業後前期主要從事農業勞動,改革開放後利用農閒季節參加鄉鎮企業工程建設管理工作,是一名建築工程師、造價師、項目經理、建造師、民主黨派中國民主同盟盟員、鍾馗畫家、中國儺戲學研究會會員、西安市群眾藝術館及非遺辦的民間民俗文化研究員、西安鍾馗故里歡樂谷度假村負責人、西安鍾馗文化研究傳習所負責人。因其從祖輩傳承的技藝熟練全面,人稱鍾馗王。

王寬喜對“鍾馗民俗”有著比較全面的傳承和深入的研究,善於發掘和資料的整理,積極主動地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産産業化保護的嘗試,將鍾馗信仰民俗與旅遊文化産業銜接,在終南山鍾馗故里自籌資金建設了西安鍾馗故里歡樂谷度假村,進行了“鍾馗故里”商標註冊保護,建立了鍾馗文化推廣網際網路站,通過網路及多種媒體對鍾馗民俗進行傳習和推廣普及。

西安鍾馗故里歡樂谷度假村,屬國家級AA旅遊景區、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産“終南山鍾馗信仰民俗”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保護單位、陜西省文化産業示範基地。

鍾馗故里地處世界地質公園秦嶺終南山核心區,這裡是道教的祖庭,鍾馗故里景區是在“唐�6�1賜福鎮宅聖君”鍾馗故里遺址上建設的以秦嶺山水和鍾馗文化為主題的旅遊度假勝地,集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之大成,融旅遊、鍾馗文化體驗等功能為一體。這裡是終南捷徑、壽比南山、南山之壽、福齊南山等成語的發生地;這裡曾配合中央電視臺拍攝了《鍾馗傳奇》《大秦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