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非遺

西安市的市級非遺項目——閻良關山牛拉蹩鼓

發佈時間:2021-10-19 13:50:21 | 來源: 西安市文化和旅遊局 | 作者: | 責任編輯:閆景臻

牛拉蹩(bié)鼓起源於蒲城老爺廟地區,清道光年間傳入閻良關山,其在民間的流傳至今已有 200年以上的歷史,主要分佈在閻良區關山鎮的關山村一帶。它屬於民間傳統舞蹈的一種。


牛拉蹩鼓自清道光年間傳入閻良民間後,鼓樂和武術相互融合演繹成為了這一獨具地方特色的民間藝術表演形式—關山牛拉蹩鼓。歷史上專為慶豐收、婚嫁、祭祀而表演。主要用於廟會、祭祀等活動。後來在每年初一到十五村中集會時表演,以示辭舊迎新。其表演的傳統器具均屬打擊樂器,主要有:大鼓、中型鼓、鈸、大鑼、小鑼等。表演時,鼓手裝扮成戲劇中的武生,拉鼓的耕牛也要裝扮,牛頭挂紅綢,牛角掉小燈籠和鈴鐺等飾物。



關山牛拉蹩鼓鼓歌與鼓舞世代言傳身教,為了怕鼓歌繼續失傳,牛拉蹩鼓第五代傳人冉光阜老先生將其用符號記錄下來,鼓歌譜由四個符號組成:¤⊙乙〇。據鼓藝老人介紹,關山牛拉蹩鼓鼓歌甚多,現留存於世的有《三戰呂布》《老鼓》《八仙過海》《太平歌》《閃斷橋》《雙鞭子》等。鼓法有四種:雙手打、雙交叉打、山綁架、鼓錘交叉打。鼓舞動作有十六種:交叉步、弓箭步、翻身、偏腿、偏蓋腿、原地轉、飛腳、案頭、交叉吸腿、二踢腳、劈叉、跺子、開工式、跳馬式、虎跳、轉身包腳等。其表演節奏有松有緊,有快有慢,時而如翻江倒海,時而如清風拂面。鼓手既有鼓樂表演,又有鼓舞絕活表演,表演形式不拘一格,與鼓歌節拍銜接有序,做動作的同時,又不影響擊鼓,具有悠久性、民間性、獨特性等多種特徵。蹩鼓隊一般表演有10至20人左右,遇到大型慶典活動有儀仗隊配合,陣容可達 100人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