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非遺

西安市的市級非遺項目——厚畛子山歌

發佈時間:2021-10-19 13:54:06 | 來源:西安市文化和旅遊局 | 作者: | 責任編輯:閆景臻

厚畛子山歌是周至山區人民在勞動生産中口頭創作的歌曲,經一代代口耳相傳,並在流傳過程中不斷地藝術加工,是山區勞動人民的音樂藝術結晶。流行于周至厚畛子、王家河、沙梁子等山區諸鎮。厚畛子山歌的曲調色彩最為鮮明,更接近自然語言形態,被稱為原生態山歌。

      厚畛子山歌大致分五類:一是“山歌號子”又稱“拉號子”、“吼號子”。二是“山歌調子”亦稱“調子”。三是“通山歌”又稱“茅山歌”、“草歌子”、“姐兒歌”、“班子歌”等。四是“鑼鼓草”。五是風俗歌曲。

image.png

      厚畛子山歌産生於野外勞動和日常生活之中,其曲調高亢嘹亮,節奏自由悠長,有著明白直暢和抒發感情自由奔放的特點。人們在悲傷時,長歌當哭消磨心中的痛苦,發泄內心的悲憤;高興時,用悠揚的曲調傳遞快樂和幸福,表達心中的喜悅。山歌早已融入人們勞動生活之中,成為勞動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文化館組織音樂幹部和音樂專家,先後6次深入厚畛子,完成了厚畛子山歌記譜工作,成功出版了周至非物質文化遺産系列叢書之一——《厚畛子山歌》,結束了長期以來的傳承困境。另外,厚畛子鎮也編輯出版了《厚畛子山歌專輯》一書。2009年,《厚畛子山歌》被列入西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吳松君被命名為西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傳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