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非遺

西安市的市級非遺項目——青山索聖母廟會

發佈時間:2021-10-19 13:54:39 | 來源:西安市文化和旅遊局 | 作者: | 責任編輯:閆景臻

青山索仙聖母廟,是中國漢唐時代存留下來的歷史文化遺産。位於陜西周至翠峰鎮之南秦嶺北麓之主峰。史料記載蓋項是東漢扶風索村索氏女索娘娘在此修道升仙之處。唐有皇帝幸臨封神,間名遐邇。

青山海拔1700米,風景秀麗。由車峪口登山,沿途有索仙行跡祠八處,尊神為一。青山頂峰有索仙梳粧樓、索仙大廟。雖地勢險峻高絕,而四時香煙茂盛。廟會綿延1500多年而經久不衰。

青山索聖母的傳説在關中民間廣為傳誦。傳説索姑係西漢人,出生於扶風縣段家鄉青龍廟村,不堪忍受其嫂虐待,抗婚避嫁,逃往青山,隱居修煉,在主峰蓋頂坐化成仙,並廣行善舉,為民醫病,造福四方。後人為之立廟,居人神位,人稱索仙姑、索聖母。

據青山歷代古廟碑石記載,唐朝時期,唐太宗李世民打獵至終南山腳下,這時人困馬乏,護衛騎士汗流浹背,馬不前行,在此山坡旁小憩,朦朧之時,唐王夢見一仙姑,手捧水杯而迎。此時坡旁有山泉水涌流而出,隨之仙姑錦衣駕雲飄向青山峰頂而去。唐王甦醒過來舉目觀看,騎士馬蹄掘出一眼清泉,水涌流而出。從那時起,自然成為一口井,從此人們把這口井永遠保留下來,叫“唐王井”。李世民回宮後敕賜建造索姑女神大廟,宣封仙姑為大唐全貞聖母娘娘,索姑聖母廟香火旺盛。

為紀念索姑的善德,後人便在索姑的祭日(農曆三月初十)自發形成廟會。每年農曆三月初六至初十為上山會,三月十二日至十五日為下山會。自唐代立會以來,流傳至今,已有千餘年的歷史。

青山廟會涉及周至縣6個鄉鎮30多個村落,10個會社,每社轄一村或數村輪流辦會,分別管理沿途數十座廟宇。每社均有仙姑娘娘廟,廟內供奉著固定和流動的索仙姑娘娘像各一尊。每年農曆三月初三,輪值會鑼鼓彩旗開道,將流動的索仙姑塑像用彩轎抬至各自廟宇侍奉。隨之,各地遊客、善男信女紛至遝來。興平、武功、楊淩、扶風、眉縣及周至縣遊人,每日逾數十萬。正會這天,各社必進香祭祀朝拜。祭祀儀程有清池、安神、祈祠儀式、抽籤問事、迎神、取雨等。

索仙姑是陜西省內罕見的一位由民女走向神壇的特例。由此而産生的青山廟會依附於女神索姑的愛戴和崇拜,充分反映了勞動人民渴望真善仁美、婚姻自由、家庭幸福的良好願望。

2009年,《青山索聖母廟會》被列入西安市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