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非遺

西安市的市級非遺項目——臨潼區零口孫家皮影戲

發佈時間:2021-10-19 13:57:02 | 來源:西安市文化和旅遊局 | 作者: | 責任編輯:閆景臻

臨潼零口孫家皮影戲,戲曲,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項目。孫家皮影戲演唱採取碗碗腔唱法,皮影社由7-10人組成,成員大多為家族成員,同時吸收1-2名鄉黨參與,人員分工明確,大部分既能唱,又能彈、拉等,難度最大、技術最強的為挑皮影。孫家皮影戲目前能表演各類劇目100余個,涉及歷史劇、樣板劇及現代劇等多個劇種,尤以李十三之“十大本”為經典,其現代劇《梁秋燕》、《三世仇》等深為廣大群眾喜愛。

零口孫家皮影戲至今有百餘年曆史,經過近一百餘年的發展,孫家皮影戲已形成以下特徵:

1、皮影社成員大都由家庭成員組成,有1-2名鄉黨。

2、家族傳承,一般對外不收徒。

3、舞臺簡單,一輛人力車能拉走全部家當,四個竿子一豎既成舞臺。

4、演出的對象為農村的父老鄉親。

5、人員分工明確,大部分演員能唱又能彈、拉。

6、為適應現代文化發展趨勢和觀眾的要求,孫家皮影戲引進了社火表演及烏龜兔子賽跑皮影動畫等,四、五個新劇目正在緊張籌備之中。歷史淵源

零口孫家皮影社源自清光緒二十五年(1894年),由華劇(碗碗劇)老藝人孫老五1909年創辦,至今已近有百餘年曆史,孫老五,華縣人,清末招贅于零口西垣,1909年即領唱(碗碗腔)皮影戲,年老後由兒子孫景發繼續演唱。碗碗腔皮影戲主要流行于陜西關中華山北麓和渭河以北平原一帶。其傳統劇目十分豐富,現存的手抄本就有二百四、五十本之多。其特點是花臉戲吐字重,殺聲如雷,震裂金石,文戲開口輕柔,纏綿細膩,典雅飄逸,十分動聽。皮影造型精巧細緻,形體較西路、北路的皮影略小(高約十一寸),其花紋圖案細緻,雕刻細膩,造型經典、裝飾嚴謹、色彩富麗堂皇。

解放後(1956年)正式成立“民間劇社”,主要從事民間皮影藝術的表演和宣傳,1981年收編為“零口文化站皮影團”演出於關中各地。團長孫景發,藝傳三代,從事皮影藝術四十余載。在當地享有名氣,人稱“老孫家皮影社”。老孫家皮影社,正名“民藝皮影社”,皮影是他們的世家藝術。經過漫長的風風雨雨,他們保留了這一民間藝術,且愈演愈紅火。該劇團現有正式演職人員6人,能表演各類劇目100余個,涉及歷史劇、樣板劇及現代劇等多個劇種,尤以李十三之“十大本”為經典,其現代劇《梁秋燕》、《三世仇》等深為廣大群眾喜愛。為適應現代文化發展趨勢,社火表演及烏龜兔子賽跑皮影動畫等四、五個新劇目正在緊張籌備之中。該劇團至今保留著祖傳皮影100余套,道具100余件,各類皮影頭具600余幅。皮影社己被列入西安市對外文化交流中心和陜西省藝術家協會吸收為成員。

所在區域及地理環境

臨潼區是西安的東大門,地處關中平原之東,東臨渭南,南接藍田,西臨西安、三原、高陵,北至閆良。渭河東西橫貫,將臨潼分為南北兩部分,渭北平原沃野,有清河、石川河南流入渭,渭河南有驪山南峙,除少部分底山丘陵外,大多為臺原河川平地,自東而西有零河、戲河、沙河等8條河,北流入渭,氣候溫和,雨量適中,自然環境優越。臨潼地跨北緯109°,東經34°。全區面積892.5平方公里,人口65萬,轄區有6個街道辦事處、17個鄉鎮。

零口鎮距縣城20余公里,北傍渭河,南靠原區,東與渭南相接,西與新豐街辦相連。

基本內容

孫家皮影戲演唱採取碗碗腔唱法,皮影社由7—10人組成,成員大多為家族成員,同時吸收1-2名鄉黨參與,人員分工明確,大部分既能唱,又能彈、拉等,難度最大、技術最強的為挑皮影。

孫家皮影戲目前能表演各類劇目100余個,涉及歷史劇、樣板劇及現代劇等多個劇種,尤以李十三之“十大本”為經典,其現代劇《梁秋燕》、《三世仇》等深為廣大群眾喜愛。孫家皮影戲演出的主要劇目有:(一)古典劇碗碗腔:《梅花釵》、《金碗釵》、《玉燕釵》、《白玉樓挂畫》、《遊龜山》、《八義圖》、《唐金山遊河南》、《天仙配》、《白玉鈿》、《珊瑚寶塔》、《秦英征西》、《紫霞宮》、《苦節圖》。(二)現代劇碗碗腔:《婆媳之間》、《梁秋燕》、《三世仇》、《寡婦改嫁》、《紅燈記》、《石王廟》、《香蓮佩》、《春秋配》、《蝴蝶媒》、《火焰駒》。

主要價值

孫家皮影戲主要流行于陜西關中、華山北麓和渭河以北垣區一帶。其傳統劇目十分豐富,現存的手抄本就有二百四、五十本之多。其特點是花臉戲吐字重,殺聲如雷,震裂金石,文戲開口輕柔,纏綿細膩,典雅飄逸,十分動聽。皮影造型精巧細緻,形體較西路、北路的皮影略小(高約十一寸),其花紋圖案細緻,雕刻細膩,造型經典、裝飾嚴謹、色彩富麗堂皇。皮影造型特徵是強調外形輪廓、內部裝飾適合整體形象,平面化的構圖處理,增加了場景的形式美感,裝飾性、程式化的造型方式,賦予了一些無形的或不穩定形象以具體的形象,增強了皮影動作的真實感,用象徵寓意的手法將文學語言、動作語言、造型語言的象徵性做到了完美的和諧。其傳統的文明之光帶給人類的是智慧、自然與自由,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近100年來,孫家皮影戲在特殊環境下不但沒有消亡,而且頑強的保存了下來,並且具備了以下不同於其他皮影戲的基本特徵:

1、演員由7-10人組成,而且大多數由家庭成員構成,同時吸收1-2名鄉黨;

2、家族傳承,一般不對外收徒;

3、舞臺簡單,一輛人力車可拉走全部家當,四根竿子一豎既可演出;

4、人員分工明確,大部分演員能唱又能彈、拉。

5、為適應現代文化發展趨勢和觀眾的要求,孫家皮影戲引進了社火表演及烏龜兔子賽跑皮影動畫等四五個新劇目正在緊張籌備之中。

6、孫家皮影戲至今保留著祖傳皮影100余套,道具100余件,各類皮影頭具600余幅。

瀕危狀況

1、孫家皮影戲地處農村垣區,經濟基礎較為薄弱,孫家幾代同居一室,生活比較困難,全家主要靠幾畝農田為生。由於孫景發及兒子們長年為演出在外奔波,在種植上不是行家,因而收成無法與其他村民相比。

2、近年來,由於開放搞活,全家人勒緊褲帶終於蓋起三間平房,但房內擺設幾乎一無所有。因此,想靠自己給皮影戲投入難度較大。

3、從九十年代以來,演出市場不景氣,演出一年不如一年,演出場次一年比一年少,本應更換的燈光、音響和樂器無法得到更新。

4、皮影戲演員年齡逐年增大,有些演員身體一年比一年差,而且演員隊伍青黃不接,演出愈來愈難。團長、傳承人孫景發已近70多歲,身體也比較差。

5、第四代傳承人一是年齡小,二是因經濟困難無法得到培養和鍛鍊,若不及時採取保護措施,很可能在第三代(即孫景發的兒子)身上失傳。

保護計劃

主要保護內容

組織有關人員對孫家皮影保存的皮影進行登記、錄影,整理劇本、譜子、音樂;對第二代傳承人孫景發採取發補助的辦法解決生活問題;培養一批能演能唱能挑皮影的新人,使皮影社團班子健全,恢復演出活力。已採取的保護措施

1、臨潼區政府已成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領導小組。

2、臨潼區文化局、臨潼區財政局聯合下發了《關於西安市臨潼區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程實施方案》。

3、從2005年開始,對孫家皮影戲調查摸底,並根據調查結果制定出切實可行的保護方案。十年保護目標

爭取到2015年,使零口孫家皮影戲走出困境,皮影社團班子健全,年演出場次達20場以上。

建立機制

1、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聯席會議制度;

2、建立專項保護基金;

3、在臨潼區文化館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

4、成立西安市臨潼區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領導小組。經費預算及依據説明

保護零口孫家皮影戲共需經費42萬元。其中新建舞臺5萬元;更新樂器8萬元;更新燈光、音響5萬元;添置皮影3萬元;演出補貼7萬元(含傳承人生活補貼);錄音、錄影4萬元;整理劇本、譜子3萬元;培養新人7萬元。傳承譜係

第一代傳承人:

孫老五,男,1894年生,1958年病逝。15歲即領唱皮影戲;

第二代傳承人:

孫景發,男,1941年生,1948年隨父學藝,臨潼區零口鎮孫家人;

第三代傳承人:

孫影權,男,1967年生(孫景發長子)。1980年隨父學藝,臨潼區零口鎮人;

孫小權,男,1969年生(孫景發次子)。1982年隨父學藝,臨潼區零口鎮人;

孫影霞,女,1964年生(孫景發之女)。1978年隨父學藝,臨潼區零口鎮人;

第四代傳承人:

孫向,女(孫景發孫女)。2003年隨爺爺學藝;

孫偉,男(孫景發長孫)。2004年隨爺爺學藝;

孫超,男(孫景發次孫)。2004年隨爺爺學藝;

孫呂,女(孫景發孫女)。2005年隨爺爺學藝。

相關器具及製品

使用的主要樂器有:月琴(是皮影戲的主要伴奏樂器,奏法以彈、挑、滾為主)、二弦(是皮影戲的主要伴奏樂器,演奏裝飾音和滑音)、板胡(是皮影戲的主要伴奏樂器,演奏技巧豐富、靈活,發音高亢、響亮,聲音穿透力強)、梆子(重要伴奏樂器,常為唱腔擊拍)、碗碗、馬號、嗩吶(作為領奏樂器使用,聲音粗曠,宜於表現歡快、熱烈、雄壯的樂曲和華彩片斷及飛禽鳥獸叫聲)、戰鼓(模倣槍、炮、雷聲用)、大鑼(用來渲染戲曲氣氛和增強節奏)、其他輔助器具還有手鼓、抱鼓、大鐃、小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