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非遺

西安市的市級非遺項目——魚化娃娃哨

發佈時間:2021-10-19 14:00:37 | 來源:西安市文化和旅遊局 | 作者: | 責任編輯:閆景臻

魚化寨位於西安市西郊,是一個有著仰韶文化遺址的古村寨,這裡曾是新石器時代原始人生活的地方,出土的陶器彩繪異常精美。秦時,這裡是皇家園林“上林苑”的組成部分;漢武帝時,為了討伐昆明國,在此“建有昆明池模擬昆明國境內的滇池,用來操練水軍”……歷經十幾個朝代的滄桑變遷,這個村寨獨具特色的民間文化遺産——魚化寨“娃娃哨”被傳承了下來。

最早記載見於東漢(西元25-220年)安寧臨涇人王符所著《潛夫論·浮侈篇》記載:“或以遊遨博弈為事,或丁夫世不傳犁鋤,懷丸挾彈、攜手遨遊。或取好土作丸賣之於彈,外不可以禦寇,內不足以禁鼠雀……或作泥車瓦狗、馬騎倡俳,諸戲弄小兒之具以巧詐。”從這些文字中可以證實下事實:一是有人取好士做彈丸出售;二是“泥車瓦狗”、“馬騎倡俳”都是“戲弄小兒之具”,亦即兒童玩具。這説明,東漢時期的泥玩具、陶玩具已比較普遍。從考古工作者所發現的大量漢代的“泥車瓦狗”、“馬騎倡俳”之類兒童玩具的實物中,可以看出當時模制工藝與捏塑工藝的水準均已達到相當精緻的程式。我省西安半坡遺址出土了兩枚距今6000多年的陶哨,它們用細泥捏成,保存完整,形狀大小相同,表面光滑。灰黑色,如橄欖形狀,上下貫穿一孔,吹起來“吱吱”有聲。經過考古學家和音樂家們的考證,陶哨被認為是我國最古老樂器塤的最早形式。由於陶哨用泥捏成,口吹即響,所以民間又稱“泥叫叫”。 陜西民間陶哨具有獨特風格,尤其以西安市魚化寨的泥叫叫更是遠近聞名,魚化寨的泥叫叫造型渾樸小巧、洗煉大方,聲調古樸、雄壯、色彩鮮艷,通過純手工工藝搓捏成型,木屑煅燒,題材廣泛,尤以中國民間傳統的十二生肖圖案最富盛名。魚化寨泥叫叫是産于陜西西安西郊魚化寨的一種指頭粗細、長約寸半的泥哨,相傳始於清代,通體黑色,上繪紅、黃、白色花紋,罩以蛋清,以防吹哨時顏料弄臟嘴唇。其造型渾樸,色彩濃艷,對比強烈,它的表現內容極為廣泛,有歷史典故、戲劇人物、吉祥圖案、花卉鳥獸等,多以水滸、三國人物為題材,魚化寨製作的泥叫叫,頭部和背後有兩個小孔,可吹響,造型簡練,突出形象特徵,形象以傳統戲曲人物、秦腔劇中人物和歷史神話人物為主,是關中民間小地攤上買的一種小耍貨,質樸小巧,洗練大方,有鮮明的地方民間藝術特色,很受人們喜愛。魚化寨泥叫叫是一種彩色的低溫陶玩具哨子,常用紅、綠、黃、黑、白、藍等色,對比強烈,主次分明,魚化寨地區具有適於燒陶的優質黑土,所以,從清代到民國,這一帶以製作泥叫叫為業的民間藝人相當多,也出現了不少優秀者。

魚化娃娃哨傳承譜係

第一代:清末—1949 泥人楊、樊、戶縣張,形象不詳第二代:

楊永全 1949-1964

第三代:楊廣元 、楊雲峰

第四代:楊雲峰

第五代:楊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