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非遺

西安市的市級非遺項目——閻良新興特技嗩吶

發佈時間:2021-10-19 14:03:20 | 來源:西安市文化和旅遊局 | 作者: | 責任編輯:閆景臻

嗩吶是一種古老的民間樂器,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文革”前比較興盛,“文革”期間破四舊時曾一度銷聲匿跡。上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以來又逐漸興起,常用於表現大喜大悲的紅白喜事、年節慶典等場合的表演,經過長期的歷史傳承和演變,嗩吶出現了眾多流派。關中嗩吶受秦腔曲牌的影響較大,多用吹打,其內容甚為廣博。

閻良區新興街道辦事處的民間藝人袁學民自幼師承民間老藝人趙天祿等人學習嗩吶技藝,後來憑藉幾十年的勤學苦練,他不僅繼承了傳統的口吹演奏方式和口鼻同吹嗩吶的絕技,而且獨闢蹊徑練就鼻吹嗩吶噙刀頂轉的演奏絕技,並且將嗩吶演奏與傳統魔術相結合,邊演奏邊吐出幾丈長的彩條來,精彩絕倫,令人嘆為觀止,堪稱一絕,把中國民族樂器——嗩吶表演的出神入化。他表演時的器具主要有八支音高各不相同的嗩吶、刀具、花瓶、彩條、彩盤、對聯、磚頭、氣球等,並配以鼓、鑼、鈸等樂器。

特技嗩吶一般需要3-4人配合表演,全部錦衣打扮,2-3人以鼓、鈸、鑼配合其演奏,一人丑角裝扮協助其特技表演。

新興特技嗩吶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他的曲調時而歡快、含蓄、優雅,猶如含情脈脈的少女,時而高亢,激昂穿透力強,似血氣方剛的少年,他的表演時而口銜刀具頂磚,令人心驚膽顫,時而口噴烈火令人熱血沸騰,尤其是那口鼻同吹八支嗩吶並且吹氣球的技藝更是令人拍案叫絕。

新興特技嗩吶植根于三秦沃土。它豐富多彩的表演形式,深得人們喜愛,它對於豐富廣大群眾的文化生活,構建和諧社會,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它顯示了我國廣大群眾的傑出智慧與豪邁熱情,是我國民族文化寶庫中的一顆耀眼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