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非遺

西安市的市級非遺項目——周至啞柏刺繡

發佈時間:2021-10-19 14:05:23 | 來源: 西安市文化和旅遊局 | 作者: | 責任編輯:閆景臻

啞柏刺繡可溯源於西周、秦漢初興,隨唐繼起,衰落於民國,振興於今。

啞柏地處關中平原腹地,氣候溫和,適宜於栽桑養蠶、抽絲織帛。清乾隆年間,周至縣令鄒儒大力推廣蠶桑事業,並在啞柏建有織帛工場。

按照啞柏鄉俗,姑娘出嫁,必須上等繡品陪嫁,方顯姑娘才藝。一是居室繡品門簾;二是床上被面、枕頭;三是服飾、鳳冠、霞披、裙襖等;四是小裝飾品,荷包、香包、飄帶等。有的習俗還保留至今。

手繡以平針、齊針、散套針、切針、扣針、繞子針等10余種。雖然針法很多,但在實際操作上,主要用“扎法”、“挂法”、兩種。“扎法”多用於紋樣的大實面,所以也有人稱扎法為“面繡”,“挂法”多用於紋樣的輪廓線,所以也有人稱“挂法”為線繡。從效果來看“扎法”的圖案比較豐滿厚實,“挂法”的圖案比較疏而空靈。

啞柏繡品色彩富於理想化,講究強烈對比。形象佈局錯落有致。圖案講究飽滿,寓意吉祥。常在《五穀豐登》、《四喜臨門》、《喜鵲登枝》、《喜上眉梢》、《五福臨門》、《龍鳳呈祥》等寓意吉慶祥和的圖案。

啞柏刺繡做工講究,常用大紅、碧綠、金黃、瓦蘭等色對比,其寓意是花紅多結果、葉綠多打糧,不同的色布採用協調而素雅的絲線,以不同的針法,並以金、銀等絲線鉤邊使色彩協調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