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非遺

西安市的市級非遺項目——周至馬家饦饦製作技藝

發佈時間:2021-10-19 14:06:10 | 來源: 西安市文化和旅遊局 | 作者: | 責任編輯:閆景臻

西安周至翠峰饦饦是一種面制飯食,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相傳唐貞觀年間,有一抗婚姑娘逃至周至翠峰山,拿饦饦招待過誤入此地的唐太宗李世民,從此,翠峰饦饦便傳到宮廷作為禦宴之品,成為當地人的一種美食佳肴。在周至眾多的饦饦中,馬家饦饦是其中代代表。

馬家饦饦製作地域特色鮮明,其從原料、加工到配料完成都與當地生産、自然條件有關,麵粉用的是當地生産的優質小麥磨制的,和面用水是當地打上來的深井水,菜油是用當地優質油菜以土法榨的,配菜用的線辣椒、山野菜全是當地山上所産,醋是當地農家用土法釀製的頭茬醋,等等。

馬家饦饦在製作上,有“文武”之分。“文”饦饦在製作時,是用開水和面,將和好的面醒好後,揉成核桃大小的麵糰浸入溫水中,把麵糰貼在木勺背或馬勺背上抹平,或者直接用手撕成餃子皮大小,下人開水鍋中,待其煮熟後,將其盛入碗中用紅糖調味,“文”饦饦飯就做好了。“武”饦饦在製作時,首先是和面,要先將麵粉和硬攪軟,反覆揉搓後,用乾淨濕布蓋住。其次是醒面揪團,將揉好的面放入瓷盆一定時間後盤條,揪成核桃大小麵糰備用。再次是入鍋成型,待水開後,把麵糰搟成銅錢薄厚,下入開水鍋中,至其煮熟後盛入碗內。最後是加入配料,給盛入碗內的饦饦加入食鹽、辣子、香醋,再佐以“哨子菜”,“武”饦饦飯就做好了。

馬家饦饦在食用上也有“文武”之分。“文”憑飪用紅糖調製,以甜見長,調製好的甜饦饦又軟又酥,易於消化,有養胃活血,養顏美容之功效。“武”饦饦用哨子菜調製,以鹹為主,在盛入碗內後,加食鹽、辣子、香醋,再佐以底菜“哨子菜”。“哨子菜”是用紅蘿蔔、蒜苗、黃花、黑木耳、鮮豆腐與哨子配製,取黃、紅、綠、黑、白五色。饦饦漂在五色湯中,湯厚辣子鮮,和五色菜交相輝映,既有我國飲食講究的色香味,又結合當地自然條件,特別是冬季較為寒冷時,食了這種熱氣騰騰、提味誘人的饦饦後,其味美生津,令人耐饑寒,長氣力,成為百姓餐桌上不可缺少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