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非遺

西安市的市級非遺項目——臨潼區櫟陽馬踏青器山社火

發佈時間:2021-10-18 13:41:33 | 來源:西安市文化和旅遊局 | 作者: | 責任編輯:閆景臻

櫟陽馬踏青器山社火,是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項目。它是民間社火最複雜特殊的一種形式,僅分佈于臨潼櫟陽鎮西堡村。它是由馬踏青器山、秧歌、鑼鼓、竹馬、大頭娃、高蹺等表演形式組成。馬踏青器山手工技藝需求高超,裝扮程式複雜,表演一般需200多人。

進行表演時,只見一堆堆直徑10釐米大小的青花瓷盤被粘在一起,像挂葡萄一樣一串串整齊地挂起來,組成了一座座“青器山”。只要輕輕碰一下,這些瓷盤就相互碰撞,叮咚作響,卻怎麼也碰不碎。

“馬踏青器山”是社火芯子中最複雜的一種,其中可有密不外傳的技法。兩匹矯健的紙馬站在青花瓷盤圍成的“青器山”上,一些年齡在5歲左右的孩子們則被裝扮成戲劇人物,單足立於“山頂”之上,“山”上還圍有喜慶的紅色綢緞,瓷盤的縫隙還有柏枝點綴。

孩子們裝扮成秦腔《穆柯寨》《草坡面理》《拾玉鐲》等劇目中的人物粉墨登場,鑼鼓、秧歌、大頭娃、高蹺表演配合著“馬踏青器山”社火,鑼鼓喧天、聲勢浩大、氣勢不凡,引得附近的村民都來看熱鬧,抬著芯子要足足巡遊兩個小時。

每搞一次“馬踏青器山”社火,都要提前一個星期做準備,因為這個社火的裝扮程式實在複雜。裝芯子的首道工序就是粘碟子,先要把直徑約10釐米的五六百個細瓷碟子在土炕上烘熱,然後用熬好的膠把麻絲在碟子背面粘連成環,再用結實的繩子穿過麻環,把全部碟子串起來。現在每個芯子大約要用100多個碟子,造型和規模都比以前簡化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