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非遺

西安市的市級非遺項目——戶縣北鄉迎祭城隍民俗活動

發佈時間:2021-10-18 09:42:43 | 來源:西安市文化和旅遊局 | 作者: | 責任編輯:閆景臻

戶縣北鄉迎祭城隍民俗活動是中國古代城隍信仰背景下産生的一種民信仰形式,其祭祀時,數村一社輪流祭祀一個城隍,即城隍神紀信。自明代中葉起,戶縣北鄉民間這種自發迎祭城隍活動未曾中斷。

打開騰訊新聞,查看更多圖片 >

戶縣北鄉迎祭城隍民俗活動形式獨特,它包括接“爺”(迎祭城隍程式)、交接儀式、守“爺”(守城隍職責)等內容。

城隍社迎祭城隍,在當地是很隆重的事,被稱為接爺。戶縣北鄉城隍在每個村子要享祀一年,至來年正月十五前後,由下一個村子將城隍迎至本村祭祀。屆時將由接城隍的村子派出龐大的迎神隊伍到城隍所在村子待雙方舉行過祭祀交接儀式後,才能把城隍接回本村祭祀。接城隍時,迎神隊伍由報馬開道、鑼鼓隊、社火隊、武術和雜耍、秧歌隊、打錢桿、扇子舞、傘舞等組成,一路上鑼鼓喧天,載歌載舞,熱鬧非凡,表示迎神村子對接神回村的重視。接爺是村子的一件大事。

交接儀式包括報官入廟、路神烏梢開道、禮樂起奏、送神村舉行恭送儀式,迎神隊伍回村後,先在廟外進行神器進廟儀式,抬城隍神轎繞場表演一週後進廟,在廟內進行神像落座儀式。

在接回城隍的當天晚上,各村的善男信女(阿婆們居多)前來燒香禮拜、慶賀其搬遷新址,如人們住進新房,鄉黨祝賀一樣。

從城隍神迎進村子的這一天起,全村人要挨家挨戶輪流守護,直到來年下一個村子迎走。當地人將這一習俗稱為守爺。守爺人的職責,一是續香火,保證城隍香火不斷。二是伺候城隍夫婦的起居。城隍有夫人,在城隍廟裏要擺設城隍夫婦的床舖,以及臉盆、毛巾等生活用具。守爺人每晚 要給城隍夫婦鋪好床舖,第二天早上再把被子疊起來,並給爺洗漱。

迎祭城隍有大城隍和會城隍之分。大城隍是指城隍神生日的二月初八日,夫人是六月初八日。以慶賀大城隍生日為由頭,城隍所在村的負責人,召集全村人張羅生日飯食,從早至晚,要安排好餐飯,招待好來賓,使大城隍生日成為一個參加人數眾多的盛大招待會。此時,不僅村中忙碌熱鬧,而且商販也雲集於此,更是增加了大城隍過生日的氣氛。

會城隍是指城隍的會期,時間在農曆十月中、下旬,鄉人故稱十月會,最遲不得超過冬至節,也叫冬會。會城隍時要在廟外搭起經棚,把城隍夫婦的神像供奉在棚裏,並且要在神案上擺放豐盛的祭品,以示祭祀的隆重。此時,十里八鄉的善男信女爭先恐後前來燒香祭祀。祭祀時,經棚裏還要請僧道居士,在棚內做法事,如焚香、敬神、誦經等,並伴有悠揚的笛聲、鼓聲、鑼音,給人一種神秘感。會城隍時,在經棚附近搭戲臺唱大戲數日,並有集市貿易。

戶縣北鄉迎祭城隍民俗活動中需要備彩亭、芯子社火、萬人傘;鼓饒鈸、龍鳳鑼架、小銅鑼等鑼鼓隊樂器;木魚、銅鈴、梆子等細樂隊樂器;黃旗、高桿紅燈、萬人傘、檀香爐、擺放香蠟祭品的供桌、城隍神轎、城隍婆神轎等神器、祭器。

戶縣北鄉迎祭城隍民俗活動是一種獨特的城隍信仰形式,它綜合了民間信仰、宗教祭祀禮儀和民間藝術等多種表現形式,迥異於遍及我國大江南北的城鎮城隍信仰方式,這種地域性極強的迎祭城隍活動,對於研究我國古代城隍信仰和宗教文化極具學術價值,而迎祭城隍活動中群眾的廣泛參與,也有利於和諧社會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