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非遺

西安市的市級非遺項目——豆村大蠟製作技藝

發佈時間:2021-10-18 09:56:27 | 來源:西安市文化和旅遊局 | 作者: | 責任編輯:閆景臻

大蠟製作技藝,主要流傳在周至縣終南鎮豆村,人們習稱豆村大蠟。這項傳統的民間手工藝,經歷了唐、明、清、民國及新中國成立至今,歷經大約1300年、43代傳人。豆村大蠟由蠟座和蠟體組成。蠟座是放置大蠟的底座,一般在一張方桌上製作一個木樁或鐵墩,將蠟座固定平穩,以便抬遊或放置。蠟體呈寶塔形,由三個倒立的圓臺體壘接而成,每層都有一個圓形的、一寸厚臺面,叫做蠟盤。蠟盤外有蠟芽,蠟芽口徑2~3公分,長10~15公分,其形狀如捲曲了的蓮花瓣,底層18個芽子,二層9個芽子,三層6個芽子。在每個蠟芽上,都安著一朵四瓣開口的藍色小喇叭花。十幾朵十瓣小紅花則繞蠟盤一週裝飾點綴。蠟體的中間是銅制的圓柱體蠟桿或竹制蠟桿,通貫可供點燃的棉質蠟芯。蠟體四週用五色彩線纏繞,猶如五彩祥雲飄曳,寓意祥瑞。

豆村大蠟是集蠟雕、剪、貼、蠟染、美術為一體的造型藝術,其製作過程非常複雜講究,僅制蠟用的工具,足有數十件之多:灌蠟鐵芯、鐵鍋、10個鐵勺、5種刀具、鉻鐵、抿子、鐵絲、木料等。製作大蠟的原料是菜油40斤,白蠟80斤,需要經過熬製、制模、焊接等上百道工序。藝人們先把蠟放鍋裏熔化,去掉雜質。待蠟冷卻到20℃左右時,再用鐵勺把蠟灌制在懸挂空中不停轉動的鐵芯上。之後,再把鐵芯上的蠟倒立,同時把幾個大小不同的蠟按順序摞起來,這樣大蠟主體就成形了。標準大蠟重120斤,蠟體高1.2米,外徑90公分。灌制大蠟很有講究,一年12個月,一個月是10斤,所以大蠟的重量就不能少於120斤。不過一旦到了有閏月的年份,就需要把大蠟灌成130斤,燃燒13個月。大蠟做成了,還得用一座精美的雕花蠟亭來裝飾。一般説來,用木、竹、紙張扎糊,四週飾有花鳥、走獸套置在大蠟週邊,底座上還有紙扎的戲曲小人,栩栩如生。

每年農曆四月初八,十多人把提前做好的大蠟抬上,再加上由百十人組成的儀仗隊、鑼鼓隊、秧歌隊引導,要遊遍村裏每條大街小巷,共有9里多路。之後,供奉于村裏的關帝廟內,燃燒一年。豆村大蠟還有一個很神奇的特點,遇到高溫不會熔化,點燃後周圍不消不流。周至豆村大蠟的工藝技術、基本特徵,在中國其他地區實屬罕見。

2007年5月,被列入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2008年6月,被定為西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