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非遺

西安市的市級非遺項目——樓觀臺祭祀老子禮儀

發佈時間:2021-10-18 10:00:04 | 來源:西安市文化和旅遊局 | 作者: | 責任編輯:閆景臻

樓觀臺祭祀老子禮儀是古老的漢族民俗及民間祭祀活動,是省級非遺項目之一。

樓觀臺被譽為“道教祖庭聖地”“道文化發祥地”。中國大思想家李聃(老子)在這裡留下了飲譽海內外的哲學巨著《道德經》。《道德經》對中國古代漢族的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方面發生了深遠的影響,它不僅包含著宏奧的哲理,也是一個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思想科學、系統科學諸多方面的知識寶庫。寄寓了漢族民眾的美好願望和祈盼,期盼國泰民安、人世昌隆。

近三千年來,基於《道德經》的重大影響,歷代有60余位帝王來樓觀大興土木,建造了數五十余處龐大的殿、亭、樓、塔等建築群,來祭祀老子,形成了有皇家參與的特殊文化色彩的樓觀臺祭祀禮儀,並延續今日,長盛不衰。在漢族民間,人們為了紀念老子,在東樓觀,設立廟會,每年農曆二月初十日為正會,會期共六天。在西樓觀,老子誕辰之日即每年農曆二月十五設立廟會,開展祭祀活動,參加祭祀活動的民眾有十幾萬人,範圍之廣、規模之大、影響之遠、馳名遐爾。

樓觀臺祭祀老子禮儀有皇家或國家祭祀、民間祭祀和宗教祭祀三種類型。近幾年來,國家對老子祭祀活動非常重視,先後舉辦了多次“樓觀臺老子文化周”活動,“九九重陽節公祭老子活動”等,地方民間祭祀活動更是規模宏大,範圍廣闊,影響深遠,形成了中華民族祭祀黃帝、祭祀孔子、祭祀老子三足鼎立的局面。

樓觀臺祭祀老子禮儀由三種不同類型融合而成。

一、社稷祭祀(主要由皇家或國家機構祭祀)

(1)鳴奏黃鍾大呂(或其他國家大典樂曲)。

(2)表演國賓舞(如唐樂舞)。

(3)由主祭人(政府官員)讀《老子頌》之類的祭文。

(4)行祭拜禮(全體祭祀人員依序列隊在音樂伴奏中行跪拜禮或鞠躬禮)。

(5)在音樂伴奏中列隊繞場,次第退散。

二、民眾祭祀

(1)鑼鼓演奏(高雅肅穆)。

(2)鼓樂演奏(集賢古樂或軍寨道情)。

(3)獻大蠟、獻紙活(由各村鎮依次獻上並行禮,民樂演奏)。

(4)誦經(內容不一,音樂伴奏)。

(5)進香祭拜(鑼鼓伴奏)。

(6)龍舞(老子被喻為“龍”)牛斗虎(傳説為老子騎的青牛同趙公明騎的黑虎)(鑼鼓伴奏)散祭。

三、宗教祭祀

(1)選擇黃道吉日,沐浴齋戒,設置祭壇。

(2)請主進位,青龍白虎持笏立左右,道眾立左右,高功上香。

(3)吉時升壇,俯拜上表。

(4)道眾同拜,以表誠意。

(5)宣讀偈讚鴻音(讚老子的詩文)

(6)參禮、按班上香行禮、誦咒(以上儀程均有金、鼓、磬等道樂演奏)。三種類型有時齊全,有時備其二,或一。

樓觀臺祭老禮儀歷史已有二千多年曆史。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古代文化資訊,研究、挖掘樓觀祭老禮儀,對於研究中國古代的民俗文化、老子文化、宗教文化有著重要的歷史意義。

樓觀臺廟會同我國古代大思想家老子密切聯繫在一起,挖掘、研究樓觀祭老禮儀,對於研究中國古代禮儀文化及文化典籍《道德經》的研究和傳播;對於宣揚中國民族文化,具有特殊的文化價值。同時也是挖掘、研究、展示、發展民間美術、音樂、演藝、工藝等民俗文化的重要途徑。

樓觀臺祭老禮儀的開展使建設中華現代文明,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構建和諧社會,推動了旅遊文化發展都有一定的社會價值。

2009年5月,樓觀臺祭祀老子禮儀入選西安市“非遺”代表作名錄。2009年6月,樓觀臺祭祀老子禮儀入選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