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非遺

西安市的市級非遺項目——周至大玉木偶

發佈時間:2021-10-18 10:14:18 | 來源:西安市文化和旅遊局 | 作者: | 責任編輯:閆景臻

大玉木偶源於清宣統年間,屬杖頭木偶,分佈于周至縣及關中西部,由木偶藝人唐老八傳至大玉村黃新民、郭九成、郭成林、郭興娃等人。現有表演、雕刻藝人30余人,至今仍活躍于群眾之間。

大玉木偶戲的表演在當地稱為扭竿竿。其表演以秦腔為主,配以文武場面樂器與真人表演相融。表演過程中的絕活頗多,主要有擔水換肩、耍傻帽、耍靴子、吹鬍子等。主要劇目有《白丁本》、《春秋傳》、《下河東》、《興漢圖》、《四賢冊》、《斬李廣》、《金沙灘》等近30本。演奏樂器主要有四面鼓(報鼓)、幹鼓、戰鼓、堂鼓、大鑼、小鑼、大鐃(鉸子)、小鐃(煽子)、板胡、二胡、揚琴、鬥甕、大提琴、笛子、嗩吶、號等。大玉木偶獨特之處就在於從木偶起初的的選料、雕刻、表演以及所需的一切都在大玉村木偶藝人中完成,全面的傳承了木偶的全部技藝,除了具有極高的美術、雕刻、彩繪等工藝研究價值外,還保留了很高的傳統手工製作技藝。在陜西省首屆民間藝術節暨第二屆陜西省文藝山花獎比賽中,大玉木偶代表西安市參賽,獲銀獎。2009年,《周至大玉木偶》被列入陜西省、西安市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杜佔剛被命名為陜西省、西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傳承人,雒民寶、鄭志高被命名為西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傳承人。

image.png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