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非遺

西安市的市級非遺項目——藍田普化水會音樂

發佈時間:2021-10-14 16:57:31 | 來源:西安市文化和旅遊局 | 作者: | 責任編輯:閆景臻

藍田普化水會音樂是千餘年來流傳在陜西省藍田縣普化鎮一帶專門用於佛事、善事、祭祀的民間吹打音樂。藍田縣位於關中平原東南部秦嶺北麓,是古長安南通荊楚巴蜀的門戶。據史料記載,可容納千名僧侶的藍田悟真寺水陸殿在唐代已是官方和民間舉辦大型佛事的重要地點。在水陸道場等大型佛事活動中,吹鼓樂助興營造氣氛,藍田普化水會音樂這一形式由僧人和民間樂手傳承至今。 

藍田普化水會音樂分為行樂和坐樂兩類,因演奏所涉事由嚴肅、莊重,故從不用於喜慶婚俗場合。水會音樂質樸、清越、雅致、細膩,與激越、粗放的秦腔形成鮮明對照。常見曲目有《清江頌》、《小曲子》、《三聯子》、《八板》、《宮調》、《老釘缸》等。 

藍田水會音樂手抄傳譜原有八十多種曲牌,其記譜法為唐代燕樂半字譜,這也是它歷史久遠的實證。藍田水會音樂從樂隊樂器構成、曲目、記譜法等方面顯示了很高的歷史價值和學術研究價值;搶救傳承這一民間特有音樂形式,對於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構建和諧社會、促進社會發展有重要價值。 

藍田普化水會音樂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遭受重創後,多年來一直處於瀕危狀態,樂譜所剩無幾,樂器亦大量丟失損毀,老藝人已相繼謝世,搶救傳承工作刻不容緩。